AMNUA 公教项目 | 心理学系列讲座4
Public Education | PsychologyLecture 4
隐形社交
Invisible Social Communication
主讲人:刘富良
Lecturer:LiuFuLiang
社会心理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教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心理师。
时间:2018.09.08 14:30pm
地点:南艺美术馆二层公共空间
讲座简介:
隐形社交
互联时代的群体性孤独、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
在朋友圈中一起孤独
互联网时代,有一种孤独叫群体性孤独。表面上,通过短信、微信、微博、推特、脸书、抖音短视频等移动互联网络,我们永远在线,触手可及。然而事实上“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点赞与被赞的背后
人类生活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其对话特性,我们能够理解自身,能够确证自己的存在,都仰赖于与他人的对话,而非独白式的宣称。正如婴儿是从母亲的笑脸中确信了自己的可爱,个体心灵的自体无不建构于与他人的互动之中。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我们日益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不安全性的流变世界之中,个体的身份认同似难有扎根之处。从微信、微博再到抖音短视频,自拍和点赞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身份认同需求抑或是危机?
作为心灵言说的自我表达
哲学家苏格拉底教导世人要“认识你自己”,心理学家揭示了“个体眼中所见外部世界的样貌乃是投射自个体内部的心理世界”。如果有一天你能毫无矫饰地真实表达自己时,你大约就懂了苏格拉底,以及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