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清教徒”——张小迪影像展首映暨研讨会
2013-10-22
继《呼吸之帧——洪磊汤国独立影像展》、《善恶彼岸的影像——陆扬MV》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推出“AMNUA影像艺术档案”第三期《“影像清教徒”——张小迪影像展》,于2013年10月22日下午3:00在美术馆报告厅首映并展开讨论。
在三段影片放映结束,张小迪阐述了他创作的初衷,他的三部影片都是集中于对影像本体的思考,他想找到一种自己表达语言的可能,以打破传统的电影创作方式的束缚,从而使影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他的这三部影片可以看做是一种实验影像,他最初的记录点是在思考“photograph”(照片)与video(影像)之间的同源关系,想找到一种将照片与影像结合的可能。第一部影片是一个关于“如何去看”的问题,他选取在动物园拍摄的大量素材,有选择性地预设一个符号,试图从动物的视角、相机的视角、人的视角以及观片者的视角来思考“像”与“象”的关系。第二部影片是无声的,体现了宋明理学中“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观点,同时也是对沈周等山水画家的献礼。整部影像有意识地采用了卷轴的形式,体现了一种文人山水画的意境,声音其实已经融入其中,如奔流的江水,云卷云舒的天空等,再加配声音反显多余。第三部影片拍摄的是两座桥——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借由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两座桥,更多想体现的是一个政治化的语境。
策展人郑闻认为张小迪的影像是对影响本质的回归,也是中国影像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转变,与“清教徒”所喻义的文化重建相契合,故作为本次影像展的命题。美术馆学术部的林书传则对三部影像中的声音设置很感兴趣,他认为一部没有配音的影响作品在观看时往往是很难捱的,但张小迪的影像作品即使没有声音,每一帧也都是一张照片。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在第一部作品中,前四分之三的部分声画是同步的,但到了后四分之一的时候,出现了声画不同步的现象,观者心里会有所期待,甚至会有一种更焦虑。张小迪回应说确实是有意识地设置了音乐的节奏,打破固有的节奏、调快了帧数、加快了水流速度的播放,都是为了打破一种固有的因果关系,他希望观者在看影片时能够置换出来。
还有同学对后两部影片中人物的设计很感兴趣,不知是否暗含着某种喻义。张小迪解释说此片中的人物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人物的意义一样,只是起到“点景”的作用,人物出现的状态是“等待”,这也从侧面反应了中国人对待艺术和生活的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