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ACADEMIC

谁是大卫·布鲁赫:对话王水泊

2023-10-07

2023年9月14日下午,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公教部发起,《谁是大卫·布鲁赫:对话导演王水泊》于南艺美术馆报告厅举办。活动由郑闻主持,奥斯卡奖提名导演、美国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合作导演、中央美院电影与影像艺术系创始人王水泊先生主讲。同时邀请电影制作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沈晓平,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许翔作为嘉宾,共同参与对话。来自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学院、美术学院及各学院300多名同学参与,全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与互动交流热烈。 

讲座现场

2023年9月14日下午,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公教部发起,《谁是大卫·布鲁赫:对话导演王水泊》于南艺美术馆报告厅举办。活动由郑闻主持,奥斯卡奖提名导演、美国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合作导演、中央美院电影与影像艺术系创始人王水泊先生主讲。同时邀请电影制作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沈晓平,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许翔作为嘉宾,共同参与对话。来自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学院、美术学院及各学院300多名同学参与,全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与互动交流热烈。 

王水泊

1989年王水泊远赴蒙特利尔,在Concordia大学艺术学院就读研究生,不久担任单眼失明的国际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巴克(Fredric Back)的助手。大师欣赏这个中国年轻艺术家的才华,邀请他共同完成其最后一部史诗动画《大水河》,该片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以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在内的很多国际奖。1999年王水泊个人的电影处女作也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短纪录片提名,奥斯卡提名委员会认为,该片在纪录片语言上进行了一种革命性的实验。奥斯卡颁奖前夜,全美导演协会700人的放映大厅全场起立鼓掌。

王水泊与恩师贺友直和师母

郑闻谈及在过往策展工作中与王水泊师生的交集,王水泊在影像教学中提出影像“自画像”概念,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想。这一概念成功的在其研究生的作品中得到强烈的体现,呈现出十分强烈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艺术语言。郑闻谈及王水泊《谁是大卫·布鲁赫》的最初灵感来源正是男女主角那张有着金丝边眼镜的旧照片。正如罗兰·巴特在《明室》一书冬日花园一章,从去世母亲年青时的一张旧照片开始无限遐思一样,王水泊凭借对大卫·布鲁赫身后影像志的发掘,钩沉出20世纪重要转折点上尘封的一部家族史、美术史、信仰史、迁移史。该片跨越了国家、民族、文化,完成观看以后回到海报那张黑白照片,完全感受到巴特在“刺点”理论中提出那种“摄人心魄的悲喜”,是一部呼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影像。

郑闻

王水泊发言中表示,近年他穿梭在中国、欧洲、北美,专注于二战犹太人题材的电影项目。他很幸运遇到了两位艺术与人生的导师:一个是一代连环画宗师贺友直,他是用静止的画面讲故事的大师;一个是举世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导演巴克,他是用活动的画面讲故事的大师。在两位大师的教诲下,王水泊从一个画家成为了一个导演。本次活动《谁是大卫·布鲁赫》正是以纪实的视角追溯了德国犹太裔艺术家大卫.布鲁赫的人生和艺术。1940年代初大卫为了逃离纳粹的迫害,告别了相爱的德国女朋友Martha,来到远东的上海避难。在上海的九年时光里,他制作了三百多幅关于中国社会底层生活的木刻版画,并遇到了出身名门的郑迪秀小姐,她是一位聋哑人。日本战败后,他们在上海结婚,不久移居去了美国。半个多世纪后,他们的子孙从纽约来到上海,开启了寻根之旅…王水泊说,之所以青睐这个题材,是因为布鲁赫的故事里有西方的元素,也有东方的元素,有个体的命运,也有集体的命运。作为一个在海外生活了20年的中国导演,他希望通过电影这个平台,将这个美好的故事分享给更多外国人,因为爱与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

加拿大前副总理兼文化部长卡普斯女士接见王水泊和两位电影专家

沈晓平发言中谈到:这部纪录片通过对残疾艺术家大卫.布鲁赫个人以及家族命运史的拼图溯源,探究人的精神、族群文化历经劫难之后的变化和韧性。大卫年幼失怙,影片将他父母那样的普通生命从时间尘埃中重新打捞出来,令人为之心颤。拍纪录片除了成就作品,也是行动。主人公带着全家从中国和德国两条线来爬梳丧失言语功能的父母个体生命史,不只是在收集历史物料,也促成了离散、隔绝的生命重新连接,是精神的修复。这是一部感人至深和启发思考的电影。“我们都还活着”,是颠沛流离的家族生物意义上的劫后余生,更意味着生者拥有探寻历史的渴望和热情,在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的发现过程中,生命得以更加丰富并具有了新的生长性。

(左)沈晓平 (右)王水泊

许翔则在发言中谈到:感谢水泊老师的带来的惊喜,久违的观影现场,一部纪录电影能有这么多学生来到现场且观看到最后,多少有一点意外。水泊老师的新作品能引起当下年青的艺术学子这么投入的观看与提问交流,足以证明这部纪录电影的伟大,创作者从一张照片所引发的的拍摄主题或是巧妙无痕的剪辑方式都值得同学们学习与借鉴。

许翔

在场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先后就纪录片的拍摄准备、电影艺术的创作特点、当下媒介环境中的艺术追求,以及国际影像艺术的发展现状等多个问题,与嘉宾进行反复探讨与互动,是一次充满了诚挚之情的高水准学术之旅。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