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隔“身”投送的现实

2023-10-20

本次对谈由孟尧主持,并邀请了艺术家石玩玩、盛剑峰、沈凌昊、姚聪进行讨论。在万物互联的移动信息时代,我们生活的日常已经“无线”化与“投屏”化。生活、工作、娱乐的方方面面,都频繁在与各类电子屏幕的交互中达成。“在屏上”已然是一种新的日常现实。这样一种状况下,隔“身”投送不仅指向影像表达的媒介属性,也涉及被持续塑造的新生命链接关系。正因如此,讨论与身体相关的审美经验与创作可能,就是打开一种具体与当下的现实。

主持人孟尧围绕本次对谈的标题《隔“身”投送的现实》,提取了两个关键词“身体”、“隔空投送”进行了讨论。他认为影像的创作是将现实的身体和意识的体感通过虚拟的屏幕转移出来,身体通过影像这一媒介被表达时,本身的复杂性已不言而喻。接下来,孟尧通过关键词“身体经验”、“概念艺术家”、“影像日志”、“影像中的时空关系”,分别对艺术家们进行了针对性的提问。

艺术家石玩玩对展览主题进行了回应,认为“现实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理念和主张;同样滤镜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艺术家也是通过他们的创作来展示自己的思想的滤镜,影像的创作实际上是把一个现实的身体和意识最终通过一种虚拟的影像在屏幕上转移出来。身体本身通过影像这样一种媒介被表达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了非常复杂和丰富的层次,而每一位艺术家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那么在随机情况下身体会做出本能的反应,这个反应正是艺术家能够做出的“现实性”。

石玩玩 《时光》 

纸质明信片复制品、视频,明信片尺寸为10x14cm,42张;视频时长1分钟、彩色无声、尺寸可变,2021

艺术家盛剑峰回顾了自己的作品创作过程的心路历程,“在面对周遭现实的时候,艺术家应该具备抓住随时随地给出不同于常人的应激反应和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独特且有启示性的呈现形式”。他认为“现实主义滤镜”给人带来了更多的感触和启示, 并且讲述了自己的艺术品创作想法,媒介之间的关系是相通的,艺术家应该有一种能力通过肉身去调配材料、媒介,把它变成一个你想要表达的观念性的创作。所有的技术、媒介,其实真正的意义是为了把观念更具有精准性并且艺术家可以将影像和现实装置相结合来进行超现实创作。

盛剑峰《对话3.0》

影像声音感应互动装置,防红木/发光屏/电子驱动/声波感应系统/12V电源/声音视频,61cm×58cm×178cm,尺寸可变

艺术家沈凌昊强调了媒介的重要性和多样性,艺术家是在用身体完善艺术创作。在讲述自己的展览作品《林中小屋》的创作花絮时,认为其创作概念和真实的肉身处境是非常相似的,高密度现实下身体会更能感知外在的联系。同样《林中小屋》也是传达了一种身体对于打破束缚的渴求。最后,他认为展览有一个相对明确现实主义的主题也是对应了生活的相关属性。对于艺术家来说,面对一个不是很明确的主题以及一个不知情况的现场,它既是在创作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同时也是这个艺术创作中最迷人的部分。

沈凌浩 《日常史诗:林中小屋》

 影像装置(慢动作视频、电视、植物、花盆、铁网、锁),尺寸可变 ,2023

艺术家姚聪认为我们置身的这个时代,每一种文化符号、每一座城市印记、每一段人文故事都犹如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索,引领我们深入探索时间与空间相互关系的迷人领域。而优秀的艺术作品恰恰是通过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想象力,从中得以体验到时空交融的无尽魅力,在解读不同的艺术作品时,根据每件作品的独特性,灵活运用影像的每一寸肌理,以便更好地传递作品所承载的内涵。在谈及智能产品的发展时,他认为该媒介触发了对于艺术作品的观看方式与创作方法的不断反思。同时在创作和展示过程中,会针对不同场域的特点和可能性,精心调整作品的时间与空间感,为观众带来敏锐的视觉冲击。

姚聪 《世界的种子:序曲》

三屏影像装置,彩色,有声, 每屏时长10分钟, 2022

《世界的种子:序曲》是一件三屏影像装置作品。本作品以中国东南沿海的鼓浪屿岛作为背景,试图在人类世的语境下,重新思考岛屿作为海洋中的神圣土地,亦或海中山,如何成为一种有关再次起源与重新想象的母体,以及“现代性的种子”如何在所谓的文明之地向荒野之岛的流动中蔓延与生成。


主持人

孟尧

《画刊》杂志主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副编审。现居住和工作在南京。长期致力于艺术文化的策划、研究与出版工作,策划有 “企业家伦勃朗”、“《画刊》封面计划”、“人间动物园”、“‘非学院’艺术讲坛”、 “去管理:艺术机构实践与培训”、“公共教育:美术馆与社会公共空间”、“一个美术馆的诞生”、“中国古代壁画的复制与修复”、“尽量不谈艺术”等一系列艺术项目与期刊专题。


对谈嘉宾

石玩玩

艺术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任教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作生活于苏州。

盛剑峰

生于197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家、策展人,艺术组织&机构发起人;作为艺术家,曾获“中国798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大奖,作品在国内外重要美术馆等机构展出并收藏。

沈凌昊

198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现生活与工作于上海。

姚聪

姚聪,1992年出生于西安。2014年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7年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姚聪以影像、摄影、行为、装置等媒介构建作品,通过描绘处于脆弱,孤独和异化中的人类形象回应类似的问题:在当代生活中,身体和风景如何被制造和解构;集体如何以情感和道德的形式塑造个人的精神样貌。姚聪的创作在人类世的语境下,指向个体欲望,焦虑和权力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