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时代滤镜的影像
2023-10-22
本次对谈“作为时代滤镜的影像”对谈由研究者、策展人、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协作中心主任陈伟主持,邀请陈文华、邬羽乔、夏天、许翔四位参展艺术家,围绕“时代”“滤镜”“影像”这几个关键词,结合各自所展出的作品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这次对谈中,主持人陈伟以《作为时代滤镜的影像》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三个关键词:“时代”、“滤镜”和“影像”。他指出,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独特的现实与语境,影像让我们看到每个时代特有的景象和肌理。艺术家们选择各自的方法展开自我叙事与时空书写,影像中的“滤镜”也让我们对熟悉的日常有了陌生感:复制、杂糅、错位、拼贴、并置、碎片化、放大、加速等等,艺术家们借由各自的符号与观念的“滤镜”,将心中之像与现实之像关联链接,以试图赋予时代更鲜明的个性和气息。随后,主持人陈伟从“作品基底”、“素材的链接”和“影像对现实的作用”三个方面对艺术家们进行了针对性的提问。
艺术家陈文华认为,“在信息时代,人们渴望逃离现实,前往自我把控的世界”。无论是计算机技术在模拟偶然因素上的应用,还是元宇宙概念于网络的蓬勃发展,都是艺术家们在信息时代用以探索内心、表达真我的手段。陈文华指出,如今充满奇幻色彩的时代背景,有利于极大地激发艺术家的个人认知和创作激情,使得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可能性。但同时,现代艺术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需要学会捕捉时代与个人、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独特火花,为作品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与特点。这些信息恰恰为我们提供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无限灵感源泉。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应不断地探寻现实人生的应对方式,创作出更多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陈文华《世界》
影像, 4分42秒, 2022
作品“世界”源于我在宁波杭州湾的艺术项目,在项目中,我找到两个有着完全不同生活路径,但又存在着宁波湾这个交织点的人展开采访,一位是在杭州湾建筑项目中的外地工人,一位是生于杭州湾,却远在他乡工作生活的白领。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世界网络中,有着共同的生存法则,相同的欲望在虚拟与现实之中相互切换。影片糅合了他们的塔罗故事,虚幻与真实,理想与梦想,现在与未来,是一场说教,又是一次指引,人生的抉择与命运的考验汇集在黄金般的景观中。
艺术家邬羽乔以自身的求学历程为出发点,阐发了个人对于艺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时代所承载的意义的解读——“艺术能够反映时代思想,表达创作者感情,丰富观众的思维角度和情感体验”,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邬羽乔从光影之中发现隐秘的线索,从社会现象中深刻感受人类的多样复杂情感,并将这种艺术理念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注入作品之中,把内心深处的真实思考凝聚成触动人心的视觉力量。
艺术家邬羽乔还指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艺术创作难以避开时代的烙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只能反映时代的表面现象。相反,在这层滤镜之下,艺术作品往往能更深层次地展现出,人类在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时,所拥有的美好情感和真挚体验。对于艺术家来说,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寻到内心的平衡和创作灵感,并通过艺术语言巧妙地表达出来,这无疑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追求。
邬羽乔《50°06′27″N, 8°45′53″E》
录像、摄影,尺寸可变,2020
2020年6月23日,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太阳直射地球北回归线上最北的位置,使得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19世纪的信息传播与商品流通的关系提出了“用时间消灭空间”的论断。随着全球资本的融通,社交媒体的扩张,消费结构的转型,我们总在数不尽的须臾中徘徊,在弥散的空间意象中游离。
2020年6月23日的德国,街道安静,教堂、商店、游乐园、学校都关了门。阳光却不管不顾,塞满它所能占领的一切空间。这一天,我在学习和工作了四年的工作室里呆了一整天,用粉笔记录阳光透过工作室玻璃钢架顶后,散落在墙面和地面上的光影的移动和形状的变化。视频拍摄于2020年6月24日,一天之隔,光影微妙的变化提醒着,这已经不是昨天,昨天是永远无法触及的。
艺术家夏天此次的参展作品在宗教与艺术、生命与死亡、现实与虚幻等多个主题中穿梭探讨,不仅汲取了丰富的佛教元素和声音表达,还借助装置艺术的独特形式,营造出一种脱离尘世、直入灵魂的梦幻自由之感。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对于宗教与艺术领域的独特见解,更呈现了他们在探索生命与死亡、现实与虚幻等主题过程中的思想碰撞。它引领着观众在艺术的海洋中探索更深层次的含义,提供了一次深刻思考和感悟的机会。这部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也将会触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带给他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夏天《时间堤》影像作品,4分16秒,2022
艺术家的焦虑来自于无法放下的执念,当认识到心境可以进与出,如同机场飞机的起与落。当一个思绪熄灭到另一个思绪燃起,通过延长中间的空隙即瞥见自我。机场是堤岸也是空隙,是送出未来和接受过去的平台。
艺术家许翔认为影像艺术家需具备敏锐洞察力与艺术史学识,借助现实主义的独特滤镜让所拍摄的作品呈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韵味。在实践过程中,艺术家需秉承拍摄者的艺术精神,并始终将作品引领至潮流之巅。他提出艺术家需充实自身的经验与技艺,时刻关注科技动态,才能创作出更真实、更有冲击力的佳作。艺术家许翔更是提倡年轻一代的影像艺术家需要保持初衷、坚定先锋地位,效仿杰出艺术家的同时还需在技艺和艺术史方面进行深度思考,以热忱之心关注生活与自然。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尝试,影像艺术家才可不断提升自身艺术造诣,为观众呈现更多杰出的作品。
许翔《二十四节气—饕餮》
实验影像,尺寸可变,2022年
下厨房
青菜中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
于是它成了我的宠物
录像由此开始——
主持人
陈伟
研究者、策展人,现任教于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协作中心主任。曾供职于广东美术馆。2016-2022年间,曾担任广州影像三年展观察评论员、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地单元策展人、顾问。近年来,持续围绕“连接自然、文化与可持续未来”的工作原点,展开在当代语境下的艺术、设计和技术的跨学科探索与实践。
对谈嘉宾
陈文华
1981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博士,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访问学者。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广州。
邬羽乔
201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获得视觉传达专业和德语专业双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德国奥芬巴赫设计学院自由艺术系舞台设计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专注于公共艺术、舞台空间设计、社会设计的研究、教学与创作。
夏天
1982年出生,现生活工作于合肥,2006年大学毕业。现主要从事影像、装置等方面创作工作。近期工作关注个体思绪消亡到重启间“空隙”的探讨。
许翔
江苏海门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现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摄影与影视制作系教师,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实验动画、实验影像、新媒体艺术的研究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