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ACADEMIC

2023 | C014 耶苏 :百米犀牛—城市隐形记

2024-01-29

2023

一个关于时代的

艺术文献记录项目


Q&A

1、2023年代表作品或最特别的作品(自选)?

《百米犀牛——城市隐形记》

去年的这个时候做了《百米犀牛——城市隐形记》项目,是我与激发研究所主理人宋轶以及艺术家赵天汲合作发起的,年初在北京歌德学院的“茶所”项目下呈现,包括展览,工作坊,论坛以及城市行走,时间是2023年1月7日至2023年2月中旬。

“百米犀牛”因我在原先的朝阳区东坝居所附近街道上,看到的一块酷似犀牛的小公告涂鸦(覆盖小广告所形成)成型。近年大量务工人员包括艺术家离开城市,或者搬离到更远的郊外。这也类似北京郊区墙面上因为覆盖各种信息而形成的涂抹痕迹。

作为一个需要足够时间观察、积累、酝酿的构思,我先用抽象的元素画了一幅将近十米的手卷,来复刻东坝一条消失的菜市场街道。当时墙上的“犀牛”图像作为某种从半虚构到现实的引子,被画在手卷的开篇。后来,经过与宋轶反复讨论,觉得有必要将这个项目外化成更为立体的结构,在图像与社会行动之间激发出艺术的泛音能力。为此,我绘制了一组黑白壁画,里面的元素来自街头墙上的涂抹痕迹,并将这组壁画装置开放成为互动现场,在北京歌德学院进行展示。《百米犀牛——城市隐形记》还包含艺术家论坛和一场大约40个人参与的集体行走。这条路线从东坝郊野公园开始直到半拆迁中的平房村,其中会路过林中练武场、街头“美术字”涂鸦(美术字项目是与宋兮、杨欣嘉联合创作的)、墙绘京剧文化脸谱、犀牛涂鸦发现地、菜市场原址等地点。


2、工作室位置、平米数、租金情况?

燕郊,98平米,1200元一个月


3、画廊合作及代理情况?

无代理画廊,会与不同的画廊或机构合作


4、艺术作品的收入占年收入的百分比?

8%


5、是否有其他工作?

长期自由工作,教艺术课程,撰写艺术评论,也参与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针对边远贫困中小学的艺术项目。


6、2023年个人在生活或创作中有着怎样的变化或转变?

花更多时间陪伴五岁的女儿,带她自立,运动、创作、游玩,参加展览等等,对换位思考和性别表达更为通感。今年开始整合一直以来写作中的小说结构以及近些年来对易理、五行的探索,这些交叉让我可以用更整体的角度发现宝贵的东西。燕郊工作室旁的一家KFC已经成为我工作室的前厅。在小说里我虚构着一座属于藏家K公爵的庭院,庭院和这家KFC所在的商场体量大致相当......类似这样的自然融合,后面我会继续将视觉艺术、写作、普遍教育、社会参与整合为可汇通的作品。


7、您觉得近些年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生态有着怎样的变化?

全球生产过剩带来的经济下行和地缘博弈,让西方当代艺术产生了裂隙,中国当代艺术则逐渐成为一个需要被重新定义的概念。市场上,制图技术、视觉消费的回潮一方面说明当代艺术试图向大众文化靠紧以实现某种软着陆,一方面也落实了当代艺术在中国的阶段性普及。目前这种普及以接纳现代艺术,屏幕成像,技术幻想并调和上一点东方意蕴的粗浅方式维持着。此外,现实主义和社会性艺术进一步收缩了活动能力,转入文脉梳理或无政府式的游牧,但在艺术的勇力与穿透性上,已值得怀疑,需要发觉新的结构场域。另一方面,城市的士绅化叠加上手机屏幕里的俄狄浦斯情结,让艺术家的生存状态显示出更多的折叠。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相信好的当代艺术作品会围绕直觉来接通现实,并持续保持个人化。同时,这些作品也需要更为主动的视角和耐心来解码。说到底,具体艺术家、具体的作品,以及由这些作品延伸开的外部性空间更为重要。

 

个人简介

耶苏

艺术家/写作者,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长期致力于源自梦境的小说《油瓶记》的写作,并将虚构情境与偶发时事或历史时空进行互译。作品展出于OCAT西安馆、北京中间美术馆、泰康空间、北京歌德学院、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上海双年展等;艺术评论见于《ARTFORUM》、《画刊》、《Art Review》、《澎湃》、《Ocula》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