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C034 薛若哲 :YYYY-MM-DD
2024-03-27
2023
一个关于时代的
艺术文献记录项目
Q&A
1、2023年代表作品或最特别的作品(自选)?



YYYYMMDD,布面丙烯,50 × 40 cm
2023年6月在千高原首次呈现了“YYYY-MM-DD”系列。个展由李佳策划,在一年半时间中完成的30张作品在墙上排列形成了类似于日历的效果, 我们每天从墙上取下一张放在画架上,墙上留下的空白宛如阳光划过的痕迹。YYYY-MM-DD是我们在申请旅行证件填表时的日期示例,事实上这组作品也是在不断的迁徙中携带完成的。我将作品大小设置为50 × 40 cm,以便在不断的旅行中携带。
整个项目由小女儿的出生开始,每天画一朵花,持续到我个人生命的终结。我第一天先在画布上铺色,将刚插进瓶中的鲜花的状态记录下来。每天画完一朵花之后,再标注下当天的日期,比如20220120,相当于填进去了题目YYYY-MM-DD的格式。
在绘画的几天至几十天不等的时间里,花朵会绽放和凋谢,我依着顺序画过去,花朵通常和第一天我铺色时的状态不一样,我并不覆盖第一层,而是将这两个层次、即我两次描绘同一朵花的时间并置,这也呼应着绘画作为一种时间媒介的共时性——在十几天的劳作中,我将线性的时间压到一个绘画平面上。而在构图上,我借鉴了荷兰小画派描绘花卉的构图,将他们在静物画中对生与死的并置重新放在当下,结合我对绘画语言中时间性的探讨,将其重新语境化。
这个项目不仅仅是绘画项目,也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行为。因为写生这个制度的制约,我需要每天回到画架前,在相似的光线下,抹开颜料,描绘下花朵当天的状态。当出差无法写生的时候,我将画布随身携带,每天在左下角签上日期。这样从第一张开始,每天的日期在画与画之间是连续流淌着的。我试图用这种类似于在画面上打卡的行为,在YYYY-MM-DD中以肉身去感知和接纳时间的流逝。
2、工作室位置、平米数、租金情况?
工作的地方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动中,不管是在北京、广州、徐州,在家还是在工作室,只要有一方安静的地方和工具,我就可以开始工作。我在哪,哪就是工作室,可以分享一下疫情以来我工作的地方。

2022广州工作室

2022徐州工作室

2023北京工作室

2023北京工作室

2023—广州

2023家中工作室
3、画廊合作及代理情况?
HdM, 千高原, MDC
4、艺术作品的收入占年收入的百分比?
平均97.23%
5、是否有其他工作?
广美油画系二工作室教师。
6、2023年个人在生活或创作中有着怎样的变化或转变?
2023,随着年纪渐长,会更加注重作品与个人的情感链接。我做了几件和家人和记忆有关的行为。YYYY-MM-DD除了和女儿有关,也和我和太太的关系有关。太太是爱花之人,却不舍得买花, 通过这样一个项目,家中的桌上每天都会有花。
7、您觉得近些年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生态有着怎样的变化?
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比较重大的变化,已经被谈得很多了。我们无法左右大环境的时候,抱怨当然是最容易的。但我觉得频频回首不如默默前行,处在这样的变化中,只要足够有韧性,未必是坏事,有压力会让作品有张力,一定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
个人简介

薛若哲
1987年生于江苏,201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2015年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绘画系。曾获得纳威·博斯顿奖,高登-卢顿造型艺术奖,和汤姆·本德海姆具象绘画奖等。并于2022年入围了杰出亚洲艺术大奖。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和广州。
她的作品以绘画为主要媒介,在图像与绘画、绘画与自身历史的裂痕中,探索具象绘画系统在当下媒介环境中的再情境化与复魅。在克制的图像叙事中暗示尚未呈现的、将要发生的。她使用高度限定的工作方法,通过不断减去画中元素——直至画面出现某种悬停、凝滞的状态——将绘画的心理密度推到极限,以此位移绘画中的真实。
近年来,她以绘画为基点,不断探索着真实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