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C036 徐新武 :篝⽕旁
2024-04-10
2023
一个关于时代的
艺术文献记录项目
Q&A
1、2023年代表作品或最特别的作品(自选)?
《篝⽕旁(By the Campfire)》
布⾯油画
Oil on Canvas 220x360cm
2023
生命在追求温度时必然带来伤痕,人类文明在伤痕中存活着。我曾在一个故事里,看到了宿命,看到了芸芸众生,看到了母亲与自己,看到了生命的孤独;也看到了历史与轮回,诞生与毁灭,荣耀与耻辱。我也从一本族谱里,看到了血脉的传承,看到了祖辈迁徙的路径;不管起于灾难或战争,无疑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及延续。最早的人们,来到了一个地方,看到阳光明媚,河流通达,树木繁茂,便可安居下来;不舒服了便也可离开。直到来了一个人,要求把房子排成排,并刷成一样的颜色。现今,依然很多人离开故乡来到彼地,或学习,或生存,纷纷跳进人海中冒险,继续着人类的故事。故乡一再变换,环境与技术物换星移的发展速度让人应接不暇,这带来的不真实感和不断逝去的冰冷感如影随形。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现代游牧。我想说的是,人类内在的情绪与外在环境彼此的拉扯不曾停止,荒诞也一直在继续。
2、工作室位置、平米数、租金情况?
上海松江区的住宅区内的联排别墅,四层,260平米加外租仓库80平米,一起11000/月。
3、画廊合作及代理情况?
转型期,相对自由。
4、艺术作品的收入占年收入的百分比?
100%
5、是否有其他工作?
无
6、2023年个人在生活或创作中有着怎样的变化或转变?
过去的三年都在对新系列作品进行打磨,于我而言,这是格物致知的过程。整体创作方向发生大的变化,从抽象转为具象化的创作,开始更多关注现实主义题材。这几年让我对世界格局,环境历史,情感家庭,以及自身能力的全面认知在不断完善,也因此我需要更精准和强大的表达对象。放弃了一些对世界不断变美好的幻想,接受随时滑坡的可能。世界一直在变,我也在适应中努力保留些不可磨灭的自我,也可以说是人格。
7、您觉得近些年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生态有着怎样的变化?
在历史洪流中,无论个体还是行业,都不过是一叶扁舟而已,潮起潮落中,大家都在努力维持稳定,都在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来看却有些茫然。我时不时觉得现在的艺术早已不是当年令人兴奋的“艺术”了,颇有新神来临旧神已落寞之感。自媒体时代,艺术圈谁都想参与且能参与的态势固然是好,但主体话语权力的丧失,只不过是徒增噪音而已。若商业不相信专业,艺术的价值也将被无限零和。在流量之前,美术馆等机构显然也是盲目不知所措,虽然近年看着北上广新机构涌现,但对整个生态并无明显推动,总有种画地为牢自说自话之感。藏家之于画廊及艺术家显然势大以往。回到创作主体位置来说,作品一定会暴露内心,缺乏主体自由意志的作品,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虚弱无力。我总想,这个时代还会有伟大的作品吗?主体对象依然在那,或许是站的位置变了。
个人简介
徐新武
1984年生于江西,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2011年获得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综合绘画专业美术学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创作以架上绘画为主,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围绕对现实能量的理解和想象为主线。画面中有着超现实的语言,在具象和抽象之间,静态和动态之间,宏观和微观之间以及真实和梦境之间做着一系列的研究和想象,并力图以此挖掘出更多的视觉可能。
个展包括:“乱纪元”(亦安画廊,上海,2018)、“XXW”(应空间,北京,2016)、“工作室”(博艺美术馆,杭州,2012)。群展包括:“不可思议”(艺术门画廊,上海,2017)、“积聚与生成,上海当代艺术展”,临港当代美术馆,上海、“解构审美形势和他们的对立面”(应空间,北京,2015)、“城市客厅”(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上海,2015)、“折桂枝·中国新锐绘画奖”(Hi艺术中心,北京,2014)、“世纪之星”(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0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