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芽蘖 yá niè|商兔艺龙——中华优秀高古文化的新译与再造系列视频
2025-01-10
“商兔艺龙—中华优秀高古文化的新译与再造”项目包含展览、视频、文创等内容,承接商兔奔月。
系列短片将通过讲述兔子桑朵“种龙”故事,结合AIGC技术,以中华文明不同时代的“龙”为线索,回溯中华文明中璀璨的文化珍宝...
第十集:芽蘖 yá niè
艺术总监:李小山
总策划:林书传 徐轩露
创意:汤淳
策划团队:高雅、王子皓、沈宁、刘婷、张迅、曾密、王韵、唐玲、倪清蓉
制作团队:刘昭漫、王思超、杨思琪、安雨辰
项目助理:沈俊杰、杨欣瑶、罗俊豪、丁鑫、葛欣慧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支持单位:南艺传媒学院漫画专业、南艺高职21级动画方向
AIGC助理

沈俊杰
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
硕士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为公共艺术与跨媒体设计
从未知到挚友
From Unknown to Best Friend
寻找桑朵:从无到有的形象探索
在“商兔艺龙”项目伊始,桑朵的形象是一个完全未知的谜团。于是从零开始,用AIGC为这个角色赋予生命力:从形态各异的站在月球上的兔子,到穿着卫衣背着登山包的人形兔子,再到绿油油的青铜兔子,所有的形象仍然充满着随机性。
LoRA训练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它为我们提供了操控角色一致性的技术手段。
虽然有了基本形象,但在实现的过程中,报错频率超出了预期。生成的静帧时常报错——从比例失调到形象失真,这些问题层出不穷。桑朵的五官会失调,动作细节也经常失去流畅性。
面对错误的画面,我总会陷入长时间的反思:如何让AIGC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想法?这一过程就像在沙中淘金,筛选出能真正体现桑朵特质的模型数据,不断调整参数与优化流程。
与桑朵的连结:从代码到情感
十集动画的制作过程,也是我与桑朵不断“相处”的过程。最初,他只是代码和算法生成的虚拟形象,但随着一帧帧画面的生成,我与他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桑朵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表情,既是AIGC的random,也是我们赋予他的“生命轨迹”。桑朵总能以他独特的方式表达情感和幽默,让我在调试与制作中深感惊喜。桑朵不再只是生成的目标,而是成为了无形却真实的伙伴。正因如此,我为他的每一帧画面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与耐心,逐次调整LoRA参数与提示词、逐帧修改画面,都是我与桑朵共同经历的“冒险”。
龙的演变与再造
除了桑朵,龙也是剧集中的核心元素。汤淳老师从高古文化中的文物汲取灵感,将历史上的“龙“转化为手稿,这些手稿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为AIGC制作的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框架。通过不同AI模型的组合与调整,我进行了大量的生成尝试,逐步找到了呈现各种龙特征的方法,能够较为稳定地输出特殊的龙的形象。
静帧生成虽然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但动画的制作需要更多复杂的处理。为了让“龙”动起来,最初我在ComfyUI中尝试联结AnimateDiff、IPAdapter以及Controlnet,将它们在SD1.5模型中进行采样,在生成的过程中优化帧与帧之间的衔接,而这并不能完整地解决动态的一致性问题。龙的实现仍然需要多模型协作,通过将不同生成模型的优势互相结合,最终形成高度复杂且生动的动态效果,第十集的“甜甜圈龙”证明了这一点。
“商兔艺龙”不仅让我深刻认识到AIGC在艺术创作中的潜力,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的意义。这段经历既是技能的探索,也是心灵的旅程。
沈俊杰
2025.1.10
部分内容图片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