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之间” · 中德家庭影像展映 - 短片放映和交流南京站
2025-02-25
“家庭之间”
中德家庭影像展映
策展人
卢克-卡罗琳·齐曼(Luc-Carolin Ziemann) 、顾雪
所有影片均配有中文字幕。
活动免费,座位有限,排队入场,先到先得。
本次展映的四组短片单元主要来自中国和德国,并汇集欧洲和亚洲范围内的纪录片与动画电影,围绕一个广为人知的普世主题“家庭”展开探讨。每个人都来自一个家庭,但并非每个人都会组建一个家庭,即便组建,其形式也与“传统”家庭相去甚远。每个家庭都如此相似,又如此独具个性。家庭既可以是灵感的源泉,也可以是恐惧的触发点,既可以是庇护所,也可以是禁地,既可以是支撑个体的根基,也可以是束缚。家庭关乎所有人。
顾雪(中国)和卢克-卡罗琳·齐曼(Luc-Carolin Ziemann,德国)以乒乓球对打的方式联合策划了本次影展。所选影片深入探讨了家庭的各个层面,不仅展现了家庭纽带的力量,也展现了在家庭制度压制多元化、个人决策和生活方式时,人们内心强烈的逃离冲动。影片中呈现的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它一方面构成了社会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与社会规范发生了摩擦。
每个电影单元都聚焦于家庭主题的一个不同层面。放映活动将配有嘉宾对谈、采访以及最重要的观众讨论环节,我们期待能在电影里与观众发生对话,一同探讨中德家庭的异同。
本次活动由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联合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共同主办。
时间安排
(南京站)
2024年3月2日,14:00-21:30
14:00-15:10 主题单元“家庭肖像”放映
《香烟,我的挚爱——我父亲的肖像》(7分钟),《我们置若罔闻的疤痕》(20分钟),《在我母亲的公寓里有很多扇门》(18分钟),《事物》(5分钟),《我的马略卡岛》 (15分钟)
15:20-16:28 主题单元“代际”放映
《缠》(6分钟),《晚餐时不准哭》(备注:这部目前已经有豆瓣条目翻译成为《桌边对话》,仅供参考)(15分钟),《窗外风景》(23分钟),《祖父&我和一架飞往天堂的直升机》(14分钟),《烘焙在一起》(10分钟)
16:35-17:15 对谈
卢克-卡罗琳·齐曼(Luc-Carolin Ziemann) ,顾雪,张晨曦(《缠》导演)
18:30-19:40 主题单元“决定去爱”放映
《双重身影》(20分钟),《我想对你说》(14分钟),《好好听话》(13分钟),《纽带》(8分钟),《爱,爸爸》(13分钟)
19:45-20:35 主题单元“按我的方式做”放映
《冷汤》(10分钟),《在我体内》(5分钟),《钻石盗贼》(11分钟),《梅雨》(10分钟),《跳棋游戏》(14分钟)
20:40-21:30 对谈
卢克-卡罗琳·齐曼(Luc-Carolin Ziemann) ,顾雪,陈平(学者,策展人)
主题和影片介绍
主题单元“家庭肖像”
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全然独立的宇宙,一片未知的大陆,作为外来者,你可以踏足其中,进行观察,但你对它的情感世界、记忆宝藏以及刺激-反应模式的理解,却只能停留在表面。
要呈现一个家庭,并让局外人理解其背后的运行动势,这项任务需要极高的敏感度。尤其在涉及自身家庭时,更是如此。

《香烟,我的挚爱——我父亲的肖像》|Cigaretta mon Amour - Portrait meines Vaters
《香烟,我的挚爱——我父亲的肖像》|Cigaretta mon Amour - Portrait meines Vaters
罗莎·汉娜·齐格勒,德国,2006年,7分钟,纪录短片,无对白。
一项简短的影像研究,关于一位抽烟的父亲以及他与世界之间的距离。镜头一方面充满忧郁的爱意,另一方面带着某种疏离感,观察着一位完全沉迷于欲望的烟鬼。女儿所拍摄的肖像描绘了一幅在陌生与亲密之间不断摇摆的画面。

©《我们置若罔闻的疤痕》| Our invisible Scars
《我们置若罔闻的疤痕》| Our invisible Scars
李星星,中国,2023年,20分钟,纪录短片,中文配中英文字幕。
一段模糊的记忆,一道无人触碰的疤,一场无力的对话,一次命运般的重逢。这是一部女儿写给爸爸的影像信,谈论另外一个女儿的命运。影片中锐利的质问和失焦的影像,让这个从未出现的姐姐在慢慢显现。关于爸爸的爱,我是否剥夺了另外一个女儿所拥有的,而同作为女儿,我们又有什么不一样?

©《在我母亲的公寓里有很多扇门》 | In der Wohnung meiner Mutter sind viele Türen
《在我母亲的公寓里有很多扇门》 | In der Wohnung meiner Mutter sind viele Türen
大卫·金德,德国,2024年,18分钟,纪录短片,德语配中英文字幕。
家庭合照。一个女人的脸被划花并涂抹。碎片化的影像呈现母亲突如其来的暴力行为。一桩暴力创伤事件逐步浮现。
内容提示:本片涉及身体暴力、精神疾病、自杀和对儿童的暴力

© 《事物》|Things
《事物》|Things
林暄晴,新加坡,2019年,5分钟,动画纪录短片,英文。
这部作品用毛线的定格动画呈现出一个家庭场景,画外独白在喃喃自语地诉说着家庭关系中的痛苦和疏离。正如导演所说,借助轻如游丝般的意象及其脆弱性,反思那些在我身上留下伤痕的事物,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事物,以及那些塑造了我的事物。

© 《我的马略卡岛》| Mein Mallorca
《我的马略卡岛》| Mein Mallorca
贝尔娜黛特·克诺勒,德国,2010年,15分钟,纪录短片,德语配中英文字幕。
马略卡岛不仅是德国人最喜爱的度假胜地之一,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玛丽塔是七个孩子的母亲,她与家人共同生活在乡下的一个老农场,每日忙于照顾所有人的需求。然而,她却从未忘记要创造专属于自己的马略卡时刻,即使是在北德平原的腹地之中。
主题单元“代际”
当你思考家庭时,必然也会思索代际间的交流。你会追问,父母和祖父母希望传承给后代的价值观是什么,以及家庭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之中守护共同的价值框架。
哪些经验、情感和反应模式会在代际间传递?在有意识地处理这种跨代遗传的情况下,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阻止创伤和恐惧未经过滤地继续传递下去?有时,在老人和年轻人几乎没有共同语言时,代际间的爱与亲情又该如何产生?

© 《缠》| Braided
《缠》| Braided
张晨曦,中国 / 美国,2023年,6分钟,纪录短片,中文配中英文字幕。
导演通过“扎辫子”的意向,展现了女儿和妈妈之间的拉扯关系,被束缚的疼痛及对分离的恐惧。作品通过逐帧手绘动画的形式,一张薄纸上人物形象的双面显现和重叠交错,形成了两代女性之间的对应和错位关系,我们必将走上分别和各自成长的旅程。

© 《晚餐时不准哭》|No crying at the Dinner Table
《晚餐时不准哭》(备注:参考翻译《桌边对话》)|No crying at the Dinner Table
卡罗尔·阮,加拿大,2019年,15分钟,纪录短片,越南语和英语配中英文字幕。
女性导演卡罗尔·阮采访了自己的家人。她在这部既抒情又感性的纪录电影中,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未能说出口的感情。影片最终呈现出一幅情感复杂并精心编织的家庭图景,其中,几代人的创伤、悲痛和秘密,与决定将这些感情分享出来时的释然,占据着同等的位置。

© 《窗外风景》| The Length of the Call
《窗外风景》| The Length of the Call
陈小鑫,中国,2023年,23分钟,纪录短片,中文配中英文字幕。
居住在不同城市的祖孙两人时常通话,聊及日常的衣食住行时奶奶常常陷入故去亲人的回忆中,孙子则通过与奶奶翻看老相册,开始摸索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将梦境与现实重叠,像外来物种非洲大蜗牛一样,躲在安全的壳内观察着这座城市。

© 《祖父&我和一架飞往天堂的直升机》|Grandpa & Me and a Helicopter to Heaven
《祖父&我和一架飞往天堂的直升机》|Grandpa & Me and a Helicopter to Heaven
奥萨·布兰克,约翰·帕尔姆格伦,瑞典,2013年,14分钟,纪录短片,德语配中英文字幕。
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充满了幽默、温馨和爱:一名男孩与他卧床的祖父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老人想和孙子分享一个秘密,于是他们一同走进森林,开始了最后一次冒险。

© 《烘焙在一起》| Zusammengebacken
《烘焙在一起》| Zusammengebacken
苏珊娜·金,德国,2003年,10分钟,纪录短片,德语配中英文字幕。
艾丽和库特于1942年成婚。那时库特从战场上回来度返乡假。61年后,他们仍旧维持着婚姻关系。他们的孙女苏珊娜也是本片的导演,请他们一起烤一块蛋糕。两人的合作一点都不顺利,但困难并不在于复杂的菜谱。电影献给所有长久以来彼此忍耐的夫妻。
主题单元“决定去爱”
亲情不能被规定,即使是至亲的家庭关系也无法保证绝对的亲近、信任,甚至是爱。爱在家庭中依旧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其影响更大的往往不是血缘关系,而是个人的选择,即你选择忽视对方的弱点、甚至是因为对方的弱点去爱他。但你也要明白,爱并非凭空降临——在家庭关系中亦是如此。最终,亲属关系的远近,是否根本无法主宰你要向谁敞开心扉?

© 《双重身影》 | Doppelgänger
《双重身影》 | Doppelgänger
米夏埃拉·塔谢克,奥地利,德国,2018年,20分钟,德语配中英文字幕。
米夏埃拉的父亲是个开朗又好脾气的人,总是喜欢开玩笑,直到他消失。通过这部实验性论文电影,女儿开始寻找失踪的父亲,却找到了……一个双重身影。女儿的影像调查揭示了她作为孩子无法识别精神疾病的事实,这种疾病将她的父亲折磨得面目全非。这是一部关于消失、爱与权力投射的论文电影。

© 《我想对你说》| Shall we talk
《我想对你说》| Shall we talk
吕铃,中国,2023年,14分钟,中文配中英文字幕。
在奶奶确诊了癌症后,孙女有了想要给她拍摄一部纪录片的想法。这部电影更像是祖孙两个人的对话,她们借助摄影机,向彼此表达爱意、诉说难分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我想对你说》,我想在这里对你说的是爱。

© 《好好听话》| About my grandmother's life
《好好听话》| About my grandmother's life
龚绮梅,中国,2024年,13分钟,中文配中英文字幕。
好好听话,是外婆阿香经常对导演说的一句话,希望她能够听到别人的建议,听从自己的内心。阿香去世之后,导演发现自己对外婆的一生了解的很少,于是她开始了这部纪录片的制作,用影像的方式来纪念阿香的一生,用记录来对抗遗忘。

© 《纽带》|Ties
《纽带》|Ties
迪娜·维利科夫斯卡娅,德国,2019,7分钟,无对白。
女儿出门见世面。出发前的激动心情与离别的伤感交织在一起。在分别时,她身上的一小部分“留”在了故乡,这触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几乎要让她的家园覆灭。维利科夫斯卡娅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视觉隐喻,以表现“剪断脐带”和放手的艰难过程,并通过精巧的动画、以一支3D笔将其呈现在大荧幕上。

© 《爱,爸爸》|Love, Dad
《爱,爸爸》|Love, Dad
戴安娜·甘·万·阮,捷克,2021年,13分钟,捷克语配德中字幕。
短片讲述了一个孩子与父母其中一方之间的羁绊与距离。导演发现了父亲从监狱里写给她的信,信中的字句充满爱与感情。如今,当女儿回顾父女关系时,发现自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那么亲近过。她决定回信,也希望借此重修两人的关系。她写下了之前未曾说出口的话:她认为是父亲导致了家庭的破裂,但她也在努力理解他。
主题单元“按我的方式做”
我们做什么事,我们如何生活,这往往与我们自以为的不同——不是刻意选择的结果,而是在无意识间受到习得或所观察的行为模式的影响。追随先人的脚步甚至可能是一种舒适的选择。要打破这种模式,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行事,则需要勇气和力量,尤其是在崭新的、不熟悉的方式还被认定为错误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深呼吸,然后出发。踏上自己的路,最难的永远是第一步。

© 《冷汤》| Cold Soup
《冷汤》| Cold Soup
玛尔塔·蒙泰罗(Marta Monteiro),葡萄牙,法国,2023年,9分钟,葡萄牙语配中英文字幕。
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暴力的电影,女性受害者回顾了她的婚后岁月,勉强度日的艰难苦楚。简约的线条动画和写实的照片相结合,塑造了一个动荡的家庭空间,如同女人的心理,随时都会倾斜、破碎。值得庆幸的是,女人最终选择出走,并拥有了自己的生活。

© 《在我体内》| Inside Me
《在我体内》| Inside Me
德国,2019年,玛丽亚·特里戈·特谢拉,5分钟,英语配中德文字幕。
一个年轻的女人讲述自己的流产故事,正如很多女人所经历的。她深知,这关乎生死。但也关乎自由和自主权。关键在于做出选择。影片带我们走近了一种并非所有人都曾经历、且难以归类的生命体验。一部轻声细语但冲击力巨大的电影。

© 《钻石盗贼》| Diamenteurs
《钻石盗贼》| Diamenteurs
克洛伊·马兹洛,法国,2016年,11分钟,法语配中文字幕。
一名珠宝商对他的孩子们讲述钻石的故事。传说钻石是星星神圣的泪滴,当人类加工钻石,对其进行切割、打磨、抛光之时,他们也夺走了钻石的个性和能量。在这部苦涩而甜蜜的实验性短片中,克洛伊·马兹洛以诗意而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钻石与孩童相互映照,展现出两者的独一无二。

© 《梅雨》| Words of Her
《梅雨》| Words of Her
徐夏林(Charlene Xu),美国,中国,2024年,10分钟,中文配中英文字幕。
这部影片讲述了两位女性的故事,她们的行为与社会的期望相悖,勇敢地探索着未知的领域——无论是关于她们自己的身体,还是欲望与痛苦等情感。这两位女性是母女关系,这使得观众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仿佛在穿越一片逐渐生长的情感丛林。而这些情感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动画得到了精彩的呈现。

© 《跳棋游戏》 | Halmaspiel
《跳棋游戏》 | Halmaspiel
贝蒂娜·昆茨施,德国,2017年,14分钟,德语配中英文字幕。
艺术家贝蒂娜·昆茨施将这部影像拼贴作品献给她的母亲。这位母亲的一生经历了许许多多:她既是热忱的跳棋玩家,也曾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时装设计师。她的童年时代在纳粹时期度过,青少年时期成长于战后德国,成年后生活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最终在统一的德国走向晚年。一段关于逃离、适应、参与和怀疑的个人史,同时也是政治史。
文:卢克-卡罗琳·齐曼,顾雪
中文翻译:王雨宽
策展人简介
卢克-卡罗琳·齐曼(Luc-Carolin Ziemann):策展人、作家、戏剧构作与电影推广人。她主要关注纪录形式和实验电影手法。
顾雪:策展人、导演。2022年,创立家庭影像FamilyLens,致力于发现和拓展家庭影像边界,探索个人影像书写记录。
对谈嘉宾简介
张晨曦:中国独立动画艺术家,通过手绘动画探索人际关系中微妙的情感和微妙的矛盾,无缝地融合材料实验以提升叙事,创造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作品《缠》曾入围塔林黑夜电影节、萨格勒布国际动画节等数十个国内外影展。
陈平 :学者、策展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国高等视听学院(ESRA),现就职于南京艺术学院。研究与策展的领域集中于电影和戏剧。他与剑桥大学、纽约大学、伦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歌德学院、斑马诗歌电影节、柏林诗人之家、亚洲协会、瑞士文化基金会等诸多国际高等院校及文化艺术机构开展一系列电影与戏剧的策展、实践与研究,包括CIFF、当代剧场青年邀请周、第八届“Real China”双年展、诗歌影像展、英国国家艺术与人文委员会“INTERSCTION”等许多项目。他同时担任过多个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今天》等发表学术及评论文章。
合作方

家庭影像FamilyLens,以“家庭”为主题的艺术文化平台,目前包括家庭影像档案馆、家庭影像展、影像教育、电影制作和发行等多个板块。

项目执行:徐乐
海报设计:金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