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黑箱”到“数字阐释”:《画刊》50年展览对谈
2025-02-27
From the
Data Black Box
to
Digital Hermeneutics:
A Dialogue on the 50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of Art Monthly
从“数据黑箱”到“数字阐释”:
《画刊》50年展览对谈
对谈嘉宾:陈瑞、冯白帆、林书传、孟尧、裴钊
传统的文献展览通常依赖物理文献和历史档案来呈现文化与历史,但这种方式已无法满足对大规模历史信息进行深度研究与多角度解读的需求。“《画刊》:1974-2024”展览通过数据挖掘、文本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结合互动展示,让观众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
展览中,如何以数据人文的方法通过多模态分析重构文献研究的数字化范式?为什么“数据黑箱”需要通过“数字阐释”来解码?展览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画刊》50年历史的多维叙事?
本次对谈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展示数字化如何改变我们展示和理解历史的方式。
对谈嘉宾

陈瑞
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

冯白帆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智能技术与设计文化实验室负责人

林书传
策展人、纪录片制片人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孟尧
《画刊》杂志主编

裴钊
迈阿密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拉美建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关于展览

《画刊》:1974-2024
开幕时间:2024年12月27日 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27日—2025年3月1日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3号展厅
艺术总监:毛晓剑
策展人:孟尧
学术主持 :林书传
空间设计:阎洲
视觉设计:张鑫
信息设计:张以偌 薛颢润
视频指导:蔡寅羽
执行策展:蒋林娟
策展助理:齐晓鸾 贾志陟 成宇娴
展览统筹:姜姝 陈燕 毕慧霞
学术顾问:冯白帆 徐志君
展览顾问:徐轩露
技术顾问:修宇 苏凤敏
主办: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画刊艺术中心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支持 :
江苏省艺术与科学中心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设计文化实验室
特邀艺术家:
丁成
申大鹏
许毅博
华茂一楼
汤国
沈勤
张文超
单鼎凯
周啸虎
胡顺香
阎洲
龚新如
董文胜
蒲国昌
展览前言
杂志精神与媒介活性
《画刊》:1974-2024
从《江苏画刊》到《画刊》,50年的历程不仅是一部杂志的变迁史,更是中国艺术在社会文化变迁与艺术生态演进中的重要见证。它回应时代变化,同时塑造自身的文化基因;既记录,又介入;既观察,又推动实践,在多重变迁中不断拓展其价值体系。50年的发展,是编辑逻辑与艺术生态持续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画刊》不仅是艺术信息的枢纽,更是思想交汇与文化叙事的重要场域。从扎根内容的专业化表达到跨越媒介边界的探索性实践,杂志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关系中延展其文化使命。基于数据挖掘与人文学术的交叉研究,展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构建与信息可视化技术,对《画刊》50年的文献进行梳理。这次尝试旨在通过数据方法,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发展脉络与知识生产过程,为杂志未来的创新探索提供借鉴。展览回溯《画刊》(创刊50年)与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建社40年)的发展脉络,呈现两者在艺术出版中的互动历程与实践成果。同时,通过“《画刊》封面计划”和“一个美术馆的诞生”两个项目,展示杂志在“介入性媒体生产”上的探索与创新。历经50年,从《江苏画刊》到《画刊》,变的是媒介传播的环境,不变的是价值塑造的使命与立场。在时代的更迭中,它始终以求新求变的媒介活性,延续杂志的编辑传统,这正是《画刊》杂志精神的深刻内核。
《画刊》主编
孟尧
2024.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