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ACADEMIC

2023 | C081 陈伟才 :漂泊公园:暂时的水,临时的浮萍

2025-04-09

2023

一个关于时代的

艺术文献记录项目


Q&A

1、2023年代表作品或最特别的作品(自选)?

《漂泊公园:暂时的水,临时的浮萍》

陈伟才

尺寸可变 

浮萍,水,各种借来的容器皿,马克笔,纸胶带,兴普大厦

2023

向“极少艺术中心”所在的兴普中心大厦的商家,公司,租户,个人及物业,访客,观众等借用(展览结束后归还)他们日常的生活和办公的容器皿,比如杯子,盆子,垃圾桶等等;并标注该容器所有者的身份、楼层、位置、职业、籍贯等信息等信息,而后再集中放置在大厦中间的露天中庭。从水田,池沼中捕捞浮萍养殖在这些容器皿中。浮萍的植物生长特性是喜阳,避风,静水环境---它的根捉不住水,风往哪吹,水往哪流,它便往哪飘,往哪长;如遇一方相对静止的水域,它便快速地长满所在整个水面。而在此处,大厦的各色人群提供的容器皿,为它们提供了一个暂时的水域,让这些无根浮萍短暂的停泊。两个月后展览结束,有的容器里的浮萍已经完成消失不见,有点还剩下零星一点;最后,在归还容器时,有的人已经离职甚至离开这个城市。


2、工作室位置、平米数、租金情况?

有三个工作室,一个是2014年搬到的旧砖厂,有几个仓库,每个约500平米(曾经是艺术园区),其中的一个大约80平米我在使用(地产老饭提供,以前作品抵租,现在无),仓库外面是600多亩荒地。第二是,最近新弄一个工作室,66.5平米,主要是绘画,图片等,自家的无租金;三是龙泉山,主要是上山创作野外的作品。三个地点呈直线,距离在3公里内,位于成都东边的龙泉山脚下的洛带镇。

 

3、画廊合作及代理情况?


4、艺术作品的收入占年收入的百分比?

一半多点,包含参展、分享等费用


5、是否有其他工作?

无固定职业


6、2023年个人在生活或创作中有着怎样的变化或转变?

人随时都有可能死掉,所有的一切都是临时的——对此的感受更为深刻;更多地呆在户外工作,开始阶段性的去思考总结自己的工作。


7、您觉得近些年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生态有着怎样的变化?

了解的比较少,除了参展之外更多的讯息是来自互联网:一个是,新产生的科技(AI,数字)对艺术家和整个行业产生冲击,有立马拥抱新技术的,也有借此反思的;二是,更为多元的教育或者职业背景的人切入到这个圈层发声发力与短视频流量产生的某种新的计量单位对冲着传统的标准;三是,三年前所遗留下来的生理与心理的影响在潜意识里面影响创作者;第四,感觉大环境在下调,大家对艺术的标准在下调,艺术家生存更为困难。

 

个人简介

陈伟才

1986年生于福建古田,2010年毕业于川音成都美院雕塑系;自由艺术家,临时策展人,曾任大浪当代美术馆馆长;四川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主要创作形式包括有雕塑,装置,影像,绘画等;曾在牛房仓库(澳门);艺文立方(成都);大浦当代艺术馆(成都);十方艺术中心(重庆);501序空间 (重庆)等地举办个展/双个展;并参加TRANS CULTURAL EXCHANGE(纽约);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人类学与当代艺术博物馆(瓜亚基尔市),高塔美术馆 (北京);Kommunale美术馆 (柏林);成都当代美术馆(成都);太原市美术馆(太原),和阳美术馆 (大同);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多伦多当代美术馆(上海);南通中心美术馆(南通);百家湖美术馆(南京);第 18届圣日耳曼 Parcours 艺术节(巴黎);湖北美术馆(武汉);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等机构群展和艺术节;

作品被澳洲白兔美术馆,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上海市普陀区政府,深圳市地铁,成都CCACO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公园,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雕塑学会沙龙等机构收藏。现定居成都龙泉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