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在地植物蓝晒工作坊 | “未完成的对话”展览延伸活动
2025-05-06
“环南艺”社区共创系列公教项目第一回
“未完成的对话:耶鲁大学2023&2024届绘画暨版画艺术硕士作品”展延伸活动
南艺美术馆正在展出的“未完成的对话 : 耶鲁大学2023 & 2024届绘画暨版画艺术硕士作品展”,集中呈现了作为世界名校耶鲁大学艺术学院30余件毕业作品,虽然他们的专业为绘画和版画,但是在作品的创作与思考层面打破了所谓专业的限制,尤其在材料运用和综合表现方面异常丰富,参展艺术家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民族,这也为讨论跨文化、跨材料等议题提供了便利的土壤。
本次工作坊作为“未完成的对话”展览的延伸活动,邀请了HLiiC恒立影像中心创始人、达盖尔银版师、美国银版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摄影硕士生行业导师葛恒立老师,通过蓝晒印相工艺(Cyanotype)这一历史与实验性兼具的摄影媒介,结合美术馆周边生态资源,发起以“在地植物”为主题的体验型工作坊。本次活动将以“古林公园”为采集与观察区域,围绕该地特色植被展开植物观察、工艺学习与手工制作体验,建立自然感知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多重联结,完成一次与展览未完成的对话。

HLiiC影像实验室
活动理念
区域植被再聚焦:
通过“采·识·印·展”四步,探索南京艺术学院周边植物生态,提升对在地环境的感知与再认识。
工艺传承与创新:
以 19 世纪 Sir John Herschel 发明的蓝晒(cyanotype)工艺为载体,了解其历史及发展演变并掌握基础制作步骤,为公众提供一次历史与创意并重的手作体验。
可持续教育:
倡导低扰动采集、建立数字/实体草本标本库,为后续系列活动铺垫基础。
活动流程
本项目采用“课程教授+户外实践”模式,活动流程如下:
第一阶段|工艺学习:
蓝晒印相工艺概览:
从历史到当代(赫歇尔与安娜·阿特金斯)、古林公园在地植物及生态研究调查
第二阶段|室外采集:
前往古林公园实地采摘特色植物,引导参与者感知植物结构、形态与触感
第三阶段|蓝晒制作:
涂布药水、干燥、太阳下曝光、显影冲洗、干燥,完成成品
第四阶段|作品交流及展示:
分享创作经验与观察笔记,作品成果展示(现场快闪展览及线上「蓝色档案之古林春色」特辑




蓝晒制作
古林公园五月当季植被
古林公园位于南京市鼓楼区虎踞北路21号,占地约400 亩,原址为梁代观音庵(后称古林寺),1984 年正式建园对外开放,2014 年起免费入园,是城西规模最大的公共绿地之一 。园区地形起伏,绿化覆盖率约八成,现保存乔灌木与草本近百种,专类区包括牡丹园、梅花岭、月季园、杜鹃坡等,栽植牡丹、梅花、芍药等花卉逾千株 。公园兼具生态涵养、城市微气候调节和科普休闲功能,常年作为南京国际梅花节等市级花事活动分会场,也是南京艺术学院及周边社区进行植物观测与户外公共教育的重要场域 。
黄木香:
4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攀架成“瀑”,小重瓣花密集,奇香。复叶细长带小锯齿,花叶同裁可得星点+线条双重纹理,蓝影如碎金洒落。

黄木香
香樟:
常绿大乔木,叶片椭圆、脉络清晰,蓝晒后呈现纹理丰富图案。香樟是古林公园常见行道树种,树姿挺拔、气味清新,文化辨识度高。
马褂木:
古林花台乔木之一,叶形如“马褂”四裂,5 月嫩绿饱满。大叶铺版可呈现对称造型与留白结构,是教学构图与负形空间的理想素材。

紫藤
琼花:
4–5 月盛放,白玉盘状伞形花序簇拥;枝垂、叶大。压覆后大花与小花层次分明,蓝底呈“雪落枝头”之感,纹理清晰易成像,是表现古林春末“雅白”气息的佳材。

琼花
月季:
5 月首轮盛花,色谱丰富。单瓣或重瓣与5–7 小叶羽状复叶组合,蓝晒可通过摘取散瓣+叶,得到“块面+脉络”对比,演示多层拼版技巧。
杜鹃:
杜鹃坡遍植千株,春日满坡红云。叶缘细锯齿,薄瓣半透明,压覆时能留下清晰脉络与渐层花影,蓝底映出“云霞破晓”的轻盈层次,最能代表古林春意。

杜鹃
图片均来源网络
蓝晒印相工艺概述
蓝晒发明于1842年,因其独特的“普鲁⼠蓝”⽽为国内⼤众熟知。
Cyanotype⼀词源于希腊语cyan,意为“深蓝印象”。1842年,英国化学家约翰·赫歇尔爵⼠(Sir John Herschel)记录了在纸上出现普鲁⼠蓝,并发明了蓝晒(cyanotype)印相⼯艺;1870年代⾄1950年代间,⼯程师和建筑师主要使⽤蓝晒法来制作规划图,⼜称蓝图(blueprint),其快速⽅便、操作简单、图像稳定不易褪⾊的特质使其很适合制作⼯作复印件或草稿;20世纪的最后20年间,蓝晒重新作为⼀种视觉艺术——摄影的媒介开始流⾏起来,摄影师们重新回到⼿⼯影像的世界;在当代,摄影师们仍在不断尝试蓝晒印相的新可能性,⽐如通过叠加铂⾦、泛太克等其它⼿⼯影像⼯艺来调整影调的颜⾊,或是制作在更加不寻常的物体表⾯上,像是丝绸、玻璃、⽯头或是⽊头等等。

安娜阿特金斯作品
主讲人介绍

葛恒立
HLiiC恒立影像中心创始人、达盖尔银版师、美国银版协会(The Daguerreian Society)会员,现任南京艺术学院摄影硕士生行业导师。 专注于早期成像技术与古典影像工艺的学术研究,联合国际艺术家与艺术机构策划并主持近百场以影像工艺与摄影史为核心的展览及研讨活动。
HLiiC恒立影像中心创始于2020年南京,国内首个致力手工影像工艺制作与研究的实验工作室。中心拥有大量19世纪影像文献资料与历史照片原作,包括路易·达盖尔(Louis Daguerre)、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伯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约翰·赫歇尔爵士(Sir John Herschel)等,并围绕早期影像工艺构建用于研究与教学的历史照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