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逐帧燃烧 : 沈采个人项目”开幕

2025-06-16

2025年6月15日下午2时,展览《逐帧燃烧 : 沈采个人项目》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零展厅开幕。本次展览通过前沿科技与哲学思考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场突破性的艺术体验。作品《赫拉克利特》以"火焰"为隐喻,运用算法将手绘火舌解构重组,在数字与具象的循环转换中探索"流变"与"存在"的命题。

 

 

 

AMNUA  开幕现场

 

吴洪亮在《逐帧燃烧:沈采个人项目》开幕式上提到,沈采的作品回归到对"规划的观察数据"的探讨,其创作过程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对"拷贝认知"的重新审视和触碰。沈采运用独特的手法,如营造"探店的感觉",赋予作品强烈的互动性和沉浸感。虽然项目规模不大,但能够有效激发观众的参与感,展现了艺术创新的活力。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

 

胡斌教授在致辞中深入剖析了展览的独特价值。他指出,《逐帧燃烧》这一题目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时空叙事感,展览空间被塑造成一个“案件现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展示场所,这种设定让观众在进入时即被带入一种探索的状态。 特别强调了“燃烧”这一主题的哲学意味。他认为,火焰既是物质的消逝,也是能量的转化,沈采的作品通过动态装置和绘画的燃烧过程,捕捉了时间流逝的瞬间。展览中的某些影像片段甚至呈现出类似细胞分裂的视觉效果,这不仅是对生命过程的隐喻,也展现了艺术家对“新与旧”、“存在与消逝”的深刻思考。  

 

此外,胡斌教授还高度评价了南艺美术馆的零空间。他表示,这样的平台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了难得的展示机会,让他们的创作得以在专业环境中成长,并期待未来更多艺术家能在此实现突破。  

 

 

广州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胡斌教授

 

管怀宾教授从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角度,对展览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提到,沈采作为一位在科技艺术领域深耕的创作者,其作品不仅涉及视觉表达,更包含对技术伦理、人工智能时代的反思。他详细分析了展览中的几件核心作品,例如,其中一件装置通过逐帧燃烧绘画的方式,将静态图像转化为动态过程,探讨了“图像如何被时间重塑”的问题。另一件旋转机械装置则通过可控的燃烧节奏,形成一种近乎仪式感的视觉体验,使观众在观看时产生对“永恒与短暂”的思考。  

 

他进一步指出,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技术究竟是工具、手段,还是艺术本身?沈采的展览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答案:科技可以成为艺术表达的媒介,但最终仍需回归人文关怀。他鼓励年轻艺术家像沈采一样,在技术浪潮中保持独立的艺术立场。  

 

 

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管怀宾

 

艺术家沈采提到,《逐帧燃烧》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反复的调整和实验。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最佳效果,她多次修改方案,甚至重新思考作品的呈现方式。最终,展览以“燃烧”为线索,串联起影像、装置和互动元素,形成了一种沉浸式的叙事体验。  

 

沈采表示,展览名称“逐帧燃烧”不仅指涉技术层面的逐帧影像处理,也象征着她对艺术创作的执着——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瞬间,都像是被火焰淬炼的过程。她感谢策展团队和南艺美术馆的支持,并希望观众能在展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读。  

 

 

艺术家沈采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陈瑞主持了开幕式。他表示,展览提供了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观众可持手电筒参与光影重构,打破了艺术与科技、观看与参与的边界,为当代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策展人陈瑞

 

 

AMNUA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持续至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