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中华生活美学系列展览之‘茶韵万里.金陵新篇’茶文化艺术展”开幕 |AMNUA现场

2025-06-19

6月17日下午三时,由噫吁唏艺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数智科创中心主办,北京影易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国文化传承与数智创新实验室,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生活美学与当代设计创新课题组”协办的展览《中华生活美学系列展览之“茶韵万里.金陵新篇”茶文化艺术展》在美术馆实验空间启幕。

 

该展览以茶文化为主题,立足传统,融入当代美学,通过“技、器、艺、室、文、路、人”七个关键词,解构茶文化的运行轨迹与精神内涵。展品涉及古籍文献、早期摄影、艺术创作与设计产品,以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诠释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融合,进而拓展中华生活美学的探索与边界。

 

 

开幕现场

 

 

出席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方先生,南京艺术学院保卫处处长丁怡女士,南京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院长周剑先生,噫吁唏艺术馆馆长陈晓红先生,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荣蓉女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林书传先生,展览策展人李劲松先生,影像策展人北京影易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欣女士,文献策展人中国古籍善本收藏家、投资人汪之雄先生。

 

特邀嘉宾金骏眉红茶发明人张孟江先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吴锡端先生。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樊进,陆斌,李雨花,吴映月,王欣,许哲诚,杨美华,于名涛,章燕紫,张弛,周军南,张威。

 

展览影像单元特邀:D.K.格里菲斯 (D.K. Greffith)1873 ,阿兰·托马斯(Allan Thomas,版画家)1842s,巴黎博涛照相馆(Bertall Studio)1867,巴黎Neurdein 照相馆,1860s,威廉 桑德斯(Williams Saunders)1870s,公泰照相馆1870s,约翰·汤姆逊 (John Thomson)1870s,华芳照相馆 (阿芳)1870s,《远东》杂志 (The Far East Mag.)1870s, 约翰·莱蒂·布莱克(John Reddie Black)1870s,同兴画楼 1880s,瑞生&宜芳照相馆 1880s。

 

 

 

 

 

AMNUA 开幕现场

 

 

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方先生致辞

 

王方先生表示,《格里菲斯相册》作为现存最早以影像记录中国茶叶传播欧洲历程的珍贵文献,生动展现了百年前中国人的饮茶生活与文化样态。这些历史影像与我们正在开展的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课题"中华生活美学与当代设计创新"高度契合,为当代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

 

本次展览以茶文化为载体,构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展览通过双重呼应展现中国文化传承: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呼应——北京噫吁唏艺术馆珍藏的《格里菲斯相册》中百年前茶叶贸易的珍贵影像,与陆斌、李雨花、吴映月等艺术家的当代创作形成跨时空对话;二是南北空间的呼应——北京与南京两座文化名城,以茶为媒展开艺术交流,共同诠释中华生活美学的当代演绎。

 

作为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课题"中华生活美学与当代设计创新"的重要实践,展览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将学术探索转化为艺术创作。特别运用AI技术复原历史影像,展现了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这场融合历史深度、空间广度与科技维度的展览,不仅呈现了中华茶文化的传承脉络,更以创新姿态探索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路径,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学术价值与审美体验的文化盛宴。

 

 

噫吁唏艺术馆馆长陈晓红先生致辞

 

陈晓红认为,本次展览是继“茶韵万里,首届噫吁唏茶文化艺术展”之后的重要巡展,亦为南艺“中华生活美学系列展”的核心篇章。它不仅延续了首展的精华——包括英国摄影家大卫·诺克斯·格里菲斯于1873年定格中国茶事的珍贵原版影像。展览汇集了摄影家大卫·诺克斯·格里菲斯拍摄的影像,以及19世纪多位欧洲摄影名家的作品原件。

通过历史影像、古籍文献、当代艺术三个维度的展陈,展现了茶文化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呈现了东西方文明通过茶叶贸易产生的艺术交流。这些历史影像与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创作的玻璃、陶艺、瓷器等设计作品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展览还特别呈现了汪之雄先生收藏的茶文化古籍善本,以及章燕紫教授以茶为主题创作的艺术作品《如洗》与《云华》。

 

陈晓红表示,茶早已超越日常饮品,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与连接世界的桥梁。1873年格里菲斯的镜头,揭示了古老技艺的匠心,也映照着茶在欧亚文明交流中不可替代的角色。从神农尝百草到贡茶入周王,从汉唐丝路到明清万里茶路,茶的历史,就是一部活态的文明交融史。本次展览,正是试图回望、凝聚并呈现这一片东方树叶所承载的万千气象。

 

 

展览影像单元策展人李欣女士致辞

 

李欣女士提到,此次展览是继北京首展后的重要巡展,特别呈现了1873年英国摄影家格里菲斯记录中国茶事的珍贵影像及19世纪欧洲摄影名家原作,同时展出南艺师生以玻璃、陶艺等当代媒介创作的茶主题作品,实现了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媒介对话。

 

李欣女士表示,展览特别关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通过数字化的呈现,填补了中国茶文化在大模型训练数据上的空白。这些珍贵的影像和创作不仅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素材,更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数据库奠定基础,对推动茶文化数字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参展艺术家樊进先生致辞

 

樊进自2015年开始系统研究茶文化,特别关注陆羽《茶经》中蕴含的东方智慧与现代价值的结合。他认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实验研究,他发现某些特殊材料具有持久的抗菌性能,这为茶器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在工业制造能力强大的当下,如何将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技术结合,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樊进强调,茶文化的当代发展需要突破单纯技艺层面,要深入挖掘其蕴含的"道"——这种思想既是工艺准则,也是生活哲学。他在教学中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让古老的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是茶文化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览开幕式由本次展览策划人之一曲俊主持

 

曲俊表示,中华生活美学系列展览之“茶韵万里.金陵新篇”茶文化艺术展聚焦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览的缘起可追溯至北京噫吁唏艺术馆陈馆长收藏的《格里菲斯相册》,该相册记录了19世纪中国茶文化的珍贵影像,并曾举办相关文化艺术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基于学术研究与创作需求,将这一主题引入,进一步深化探索。展览由多方协作完成,从策划到落地,得到了多方单位的支持,为观众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捐赠环节

 

DK.格里菲斯相册复制本捐赠环节,陈晓红馆长捐赠,林书传副馆长代表南艺美术馆接受捐赠。

 

展览持续至7月11日,敬请关注莅临。

 

 

 

AMNUA 导览现场

 

开幕式结束,嘉宾及观众进入展厅观展,展览由执行策展人丁艺文先生带领嘉宾进入观展导览环节。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近日推出的"茶韵万里·金陵新篇"茶文化艺术展,以创新的展陈设计构建了三个相互呼应的展示单元,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茶文化盛宴。第一单元聚焦"中华生活美学",通过晚清饮茶场景的放大扫描影像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家创作的现代茶具工艺品形成古今对照。巧妙的空间设计让观众既能观赏外侧的历史人物场景,又能深入探索内侧展示的茶文化文脉信息。第二单元以"万里茶路"为主题,集中展示格里菲斯相册及《中国与中国人》相册的原版作品,配合茶路沿线风景摄影与南艺工艺作品,再现了茶叶贸易的历史轨迹。第三单元呈现当代艺术创新,章燕紫的《如洗》《云华》、陆斌的《点石成金》等实验艺术作品,展现了传统茶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多元诠释。

 

展览通过"历史影像-文化脉络-当代创新"的三重叙事结构,构建了一个立体展示茶文化发展演变的艺术空间,让观众在古今对话中感受中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AMNUA 对谈现场

 

导览结束后,嘉宾、观众至美术馆咖啡厅参与由陈晓红馆长主持的金阁对谈活动。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