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南京:牛童摄影展”开幕式暨导览回顾

2025-06-29

梦里不知身是客|南京·牛童摄影展

 

In Dream I Forget I'm A VISITING GUEST

 

主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

艺术总监 : 郑梓煜

学术主持 : 施瀚涛

策展人 : 郑闻

联合策展 :薛亮、束宁睿、雨卓

展览统筹:宇晴、孙萌 

现场照片:施阳、 仲雨珩

展览支持:Vita 松绑

 

Organiser | Art Museum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Center for Visual Cultural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Art Director|ZHENG Ziyu

Academic Host | SHI Hantao

Curator | ZHENG Wen

Co-Curator | XUE Heihei  SHU Ningrui  YU Zhuo

Coordinator | YANG Yuqing  SUN Meng 
Photography | SHI Yang ZHONG Yuheng

 

 

展期 : 2025年6月24日-2025年9月5日

开幕 : 6月24日 15:00

地址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1展厅

 

Exhibition Dates: 2025.6.24-2025.9.5

Opening: 06.24.2025 15:00

Host: Art Museum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HALL 1

 

 

 

AMNUA

 

 

 

《南京:牛童摄影展》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与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呈现青年摄影家牛童荣获国际摄影奖项,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报道的系列作品。展览已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并举办首场导览。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嘉宾、业界人士参与本次活动。开幕式由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薛亮主持。薛亮首先代表策展团体欢迎大家来参加牛童展览的开幕,并从本次展览的主题之一——“梦里不知身是客”出发,对牛童作品中身份认同的探寻以及创作者与南京这座城市的关联展开叙述。

 

 

 

 

 

郑闻(展览策展人)发言:

在智能技术一统天下,数字图像影像泛滥的媒介景观时代,一味强调技术的进展,并不能促进真正的艺术进步。从托马斯·韦奇伍德和汉弗莱·戴维,涅普斯到达盖尔,摄影首先是作为一项技术性的发明,而现代摄影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则必须伴随着艺术观念和思想的介入。从科学家也是摄影家塔尔博特1840年的碘化银纸照片开始,摄影不再只是技术上的迭代,更是艺术思想的演变,摄影不是自然的复刻与纪录,而是强调个人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可以展示“理念”的艺术。当代的重量级摄影艺术家斯特鲁斯、沃尔等人的巨型观念摄影,都是将摄影光学的技术成果与深刻的艺术理念完美融合的代表。

 

 

 

 

 

在一个全民拍照的娱乐时代,什么是有价值的摄影?如果回到现代艺术评论与美学研究的一个被忽视的源头——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的艺术哲学来看,能够上升到与哲学平起平坐的艺术才是好的艺术,而这样的艺术,则必须和哲学一样包含对世界“真理”的体现,也是谢林所说在有限者中包含无限者。以这一标准来看,当下很多人工智能作品与图像,包括几位声名最广者的作品,并没有太大意义,也不可能在更长久的艺术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简要的说,一来,这类回应未来世界与环境气候等宏大问题的图像与构思,基本无法逃脱上世纪中期美国经典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或是导演库布里克科幻作品展示的思想与场景。另一方面,创作者所创造的对象图像与创作者本身没有深度的情感链接或是生命体验,并非艺术出于人类生命情感的本能迸发,而是德波意义上的景观制造与图像生产。其生成结果即使细节完美,也只是和真正的艺术相去甚远的高级版的机械图像。

 

 

 

 

 

牛童的摄影实践,聚焦非常有限的局部却触及了普遍性。他从个人的身份认同与生命境遇出发,以母亲为原点勾勒出潜在的家庭叙事。却在自然而然与不经意间,以感人至深的镜头语言,触及当下中国最具时代特征的物流行业的议题,以及社会学以外更加深远的人性话题。他使用大画幅摄影处理画面氛围与影调空间的精准表现,不仅是技术性的处理,还因为他与拍摄对象之间——无论是作为天然亲近的母亲,或是共同劳作朝夕相处的快递群体,甚至是摄影中呈现的物质空间,都体现了创作者与拍摄对象之间的深度链接。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已不是间离与区隔的关系,也并非艺术家作为知识分子的姿态性视角,他是以自己所要展示的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或者说就是以这个世界本身进行的纪录与展示。他也完全无意识的,完美回答了“文艺是为了什么人”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关于本次展览的现场,因为近期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达到我作为策展人理想中的展示效果——即将牛童所拍摄的几百位快递劳动者群像,以大尺幅进行群像的陈列性展示。他作品的画质水平都可放大到高度3米左右,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作品在那样的一个尺度下,可以唤起观众对每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的致敬,对平凡生命蕴含的温情、尊严、崇高的深深敬意。但本次展览毕竟是一次启程与开始,作为美术馆的策展者,选择做什么样的展,首先代表着价值上的判断,在这一点上,牛童本次的展览规模虽小,意义却非凡。最后,我想说:世界上没有平庸的图像,没有平庸的摄影,也没有平庸的艺术,平庸的只有图像、摄影与艺术背后,从事这一切的人。但是创作了今天展览的人,体现出了一种不平庸的状态,也带给我们一个不平庸的展览!

 

 

 

 

 

牛童(艺术家)发言:

最近一些媒体朋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从一席、一条、中央台、江苏卫视到最近《人物》杂志,然后也有出版社的朋友能够给我一个写作的契机。所以,现在很多时候我也不去假设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身份,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总觉得自己的一些个体经验是可以变成具象化的东西,可以成为一种实践。四五年前,我还在学习拍电影,后来接触了摄影,现在开始学习怎么去写作,包括和我的编辑陈秋实老师聊了很多,对南京,对生命中的一些体验和生活中的过程,有了更具体的和细微的感受,我通过各种类型的作品去说明,我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我也发现每个个体,他们在阅读一些作品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验,带入进我的作品里,或把我的作品带入到他们的故事当中,变成了一个属于他们的故事。就像我在一席演讲里说的,我们始终会在他人的故事里获得新的体验,而这些体验会让我们继续有勇气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向前。“梦里不知身是客”大概讲述了我在南京的成长过程,是私人化的经验,一边远离,一边进入,反复离开并回到南京的过程。它们蕴含着我对城市的怀旧,个体命运的无力感,以及成长中的切片。而另一边就是“快递”,“快递”是因为我母亲而起,走到快递工厂,接触到一些平凡的生命个体,是我从一个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深刻的明白了我是如何与社会进行连接,探索世界的规则是什么。我自己就像是一个连接世界的快递员,分享各色的平凡的细节和故事,连接快递员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故事。我在拍摄的过程中,一直无法判断自己到底在哪里,是属于哪个世界的,这部分主要是身份认同上的问题。但是摄影的行为,一个具体的行为,让我渐渐确定了我在这里,我从这里出来,然后进入了各种各样的人生和世界,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个作品在这里产生了交合。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期间将持续展开有相关的公共教育项目与工作坊。

 

 

 

 

 

 

 

 

 

 

 

艺术家

 

 

 

牛童

江苏南京人(1998年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研究方向,创作主要涉及影像、装置与文本等媒介,关注空间气质与城市化相关议题,并从事策展工作。

 

获奖履历:

2025,第十二届中国摄影排行榜Top10;

2024,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主竞赛入围(德国);

2024,中国青年摄影师支持计划,评委选择奖;

2023,第五届1839摄影奖,提名奖;

2023,Blurring The Line摄影奖,优胜奖(法国);

2021,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纪录片单元学院三等奖;

2019,短片《叫我三炮》,金荷奖入围;

 

展览:

2025,“今日游移”群展,西安美术馆;

2025,“心境——共振之境”群展,成都画院;

2025,“快递”个人项目,天府影像艺术中心,成都;

2024,北京国际摄影周,北京;

2024,上海国际摄影节,上海;

2024,“快递”,徕卡摄影博物馆,德国;

2023,丽水国际摄影节,丽水;

2023,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

2022,丽水世界摄影大会,丽水;

2020,“构建过、保存过、删除过”群展,崔振宽美术馆,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