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晖:钗头的四季丨AMNUA《绰绰清影》讲座
2018-10-14
“绰绰清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
馆藏清代仕女画联展系列讲座活动
讲座题目:《钗头的四季》
主讲人:孟晖
时间:2018年10月19日(周五)下午14:00-16:00
地点:美术馆二楼公共教育区
传统生活中,四季变化的衣裳与饰物,不仅在于御寒祛暑,也并非只为个人仪容,它们也是一个个节日轮转的标志,与春花秋月的景致相辉映。在不同的季节,衣饰的花纹需应季而变,逢到节日,则有固定的节俗,必须佩带特定的首饰、穿戴特定的服装,其纹样的主题表达这个节日的专属内容。生活因此而光彩缤纷,流年岁月也在钗头襟面上节奏响亮。
主讲人介绍
孟晖,女,达斡尔族,上世纪60年代生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肄业,曾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三联书店、《读书》杂志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著有《中原女子服饰史稿》、《盂兰变》、《潘金莲的发型》、《画堂香事》、《花间十六声》、《贵妃的红汗》、《唇间的美色》、《金色的皮肤》、《花点的春天》等,并曾译《西洋古董鉴赏》(合译)、《我不是杀人犯》、《战争与电影》。
主讲人部分著作介绍
《花间集》原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成书于公元940年,是中国最早的词选集,其内容多写男女艳情,涉及上层妇女琐碎、休闲、侈糜的日常生活,且好以女子口吻为之。
这本书以《花间集》和部分晚唐、五代、宋代诗词中描写的十六种物件如屏风、枕头、梳子、口脂等为线索和底本,以当时的造型艺术(纸上绘画、壁画、饰品等)为参照,深入、充分、兴味盎然地探究考证一千多年前中国女性生活的种种细节,尽力再现那个遥远的年代之一角,有助于读者了解感受中国的古代社会,也有助于理解和体会滋味复杂、褒贬不一的“花间词 ”。
《潘金莲的发型》一书分“服饰”、“饮食”、“起居”、“鉴赏”四辑,作者对古代的名物、生活细节怀着深深温情,以清丽的文笔、幽微的心思,挖掘意趣、渲染喜悦、旁征博引、乱花迷眼,又每每能以小见大。书中另附有大量精美的彩图,使之更臻完美。潘金莲的发型到底如何?按书中的说法,是“红丝儿扎着,一窝丝攒上,载着银丝髻。”其实从图片上看来,这个“银丝髻”是个窝头形状的玩意儿,潘金莲成天将其顶在头上,还是“美极了”,依照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就未必如此。比银丝髻更高一级的是各种“冠”,是官宦人家的正室夫人才能享受的特权。潘金莲一生没有过戴冠的风光,因为她人生的顶点,只到了够戴银丝髻的段位。
女子爱美,古今犹然。不仅今日的女士追求美容护肤的时尚,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也处处留有当时“时尚”的痕迹。《贵妃的红汗》为孟晖又一力作,是关于古代妇女化妆品、护肤品材料,妆容等的随笔集,作者以细腻优雅的笔触,以历史考据得来的真实,更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古代化妆品,包括肥皂类洗洁品、妆粉、头油、胭脂等,以深入的考证与精致的文笔,带引读者进入古典情境的旖旎繁华。
《盂兰变》以武则天即位后的数年为背景,写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宫闱故事。武则天不是小说的主角,但女皇无所不在的权威阴影,成为启动叙事的契机。作者的兴趣是想象那样一个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理的、政治的,以及情欲的关系。外戚世族。王子公主、蕃将妖僧、佞幸男宠,还有无数的彩女侍从,勾心斗角,交织成极复杂的网络。这网络又以圣神女帝为辐辏点。天威难测,谁能预卜自己明日的命运?皇恩浩荡的排场下掩不住一波波的死亡斗争;骄奢淫逸之后,是无边荒凉的生命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