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AMNUA艺术家驻地|对谈:表演作为材料和空间进入美术馆

2019-11-14

AMNUA艺术家驻地

对谈:表演作为材料和空间进入美术馆

Discussion  performance as space and materials enter the museum

对谈时间:2019/11/14 14:30-16:30

Time: 2019/11/14 14:30-16:30

对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二层公共空间

Location: 2F Public Space Of AMNUA

表演作为材料和空间进入美术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西方戏剧剧场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0年代初纽约出现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戏剧艺术不再把意义构作当作目的而是转移到了以人物角色、时间、空间和行动共同构成的符号体系里。知名戏剧学者汉斯·蒂斯·雷曼(Hans-Thies Lehmann)将此界定为“后戏剧剧场”。

《后戏剧剧场》

在对戏剧文本与建构意义消解的情况下,戏剧摆脱传统形式,使戏剧表演进入多元的展演空间成为可能。20世纪60年代表演及行为艺术进入美术馆,激浪派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将表演这个概念从传统戏剧的舞台引入到美术馆空间。雷曼在其著作《后戏剧剧场》一书中指出,还可能存在一种从造型艺术那里借来的关键词,叫做“特定场域剧场”(Site Specific Theatre),美术馆空间作为一种特定场域剧场有其独特的可能性,或者说偶然性,等待发掘和传递。不同的美术馆剧场作品可以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观演关系,通过表演,可以激发这种偶然性,形成空间性的,主体性的思考。

德国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汉斯·蒂斯雷曼

学术主持

张素琴

学者,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舞蹈学系主任,中国现当代舞剧中心特约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高级访问学者项目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独立主持国家省级课题多项,成果获“桃李杯”论文比赛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大学出版协会二等奖。主要研究领域:舞蹈身体语言研究、宗教与舞蹈关系研究、舞蹈跨文化研究。

对谈嘉宾

张献

剧作家、剧场导演、艺术行动者。组织、主持多个艺术团体、泛剧场空间及艺术节,致力于改造生活的戏剧行动。

黄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艺术硕士。代表作品有“魂”系列及《流动的药房》等,主持编著出版《晒太阳》、《药艺术——来自药艺术馆的治疗试验》。

李凝

生于1972年,毕业于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公共戏剧发起人,剧场和电影导演,戏剧治疗导师,中国实验电影与肢体剧场领域的代表人物。1997年成立艺术团体“凌云焰肢体剧团”,巡回演出于北京、上海、香港、欧洲。受邀于阿姆斯特丹“JULIDANS”国际艺术节,瑞士的“CLUTURE SCAPE”艺术节进行表演和放映/交流活动。代表作:《灵魂辞典》、《蜕·植》、《奥赛罗凌云十八式》、《方寸》、《CS-03》,电影《胶带》等。

栗征

剧评人,自由撰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评论及行业观察文章散见于《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国家大剧院》《戏剧与影视评论》,微信公众号“安妮看戏wowtheatre”“好戏”等媒体。参与编著《戏剧即禅——至乐汇的舞台之道》。

王安妮

青年戏剧构作,戏剧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专业本科,英国伦敦大学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戏剧批评与戏剧构作专业研究生。参与创作作品:《寻欢作乐》、《女仆》、《恶棍颂歌》、《怪梦养成指南》、《谬小姐》等。

黄锐烁 

戏剧编剧、剧评人、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曾编剧、导演《易魂记》、《梧桐惊秋梦》、《牡丹遗梦》、《蔡龙云》、《发育正常》等剧目上演于乌镇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节、天津青年戏剧节、合肥青年戏剧节等国内戏剧平台。曾入选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编剧人才培养项目及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2017年度、2019年度青年编剧扶持项目。

杨小雪

青年戏剧构作,戏剧编剧。南京大学戏剧理论专业博士在读,斯特拉斯堡大学舞台艺术专业硕士。参与创作作品:北京青年戏剧节开幕戏剧《方寸》、北京人艺小剧场戏剧《人间童话》

刘畅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硕士生,戏剧垂直公众号“安妮看戏wowtheatre”编辑。

龚琰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硕士生,戏剧垂直公众号“安妮看戏wowtheatre”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