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EXHIBITION

巨人症的王国— 流动美术馆

2013-04-24

“巨人症的王国”— 流动美术馆策展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浪潮下,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了,楼房造得越来越高了,道路变得越来越宽,整个社会财富总量变大了,可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却变低了。人们都仿佛得了“巨人症”,奋力地追求着成功,梦想成为“巨人”,当观众在现场观看微缩的流动美术馆作品时,仿佛自己就是“巨人”,会产生“物极必反”的视觉心理。而微缩流动美术馆里的作品又是对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的反讽。  

空间是一个载体,在某个时段里,它是固化的。而艺术及其观念的表达是多元的、开放的、流动的。由此我设想要实现艺术展示空间的流动,并将其微缩化,并使微缩的流动美术馆转化为现实中的美术馆。实现在大美术馆里面展小美术馆,大空间里展小空间,并消解美术馆的权威性。仅就其展览机制而言,我的流动美术馆与现实中的美术馆运作模式相仿,具有美术馆的内在理念、管理机制及策展机制,同时,它不仅承担着展示功能,而且还具有学术探讨和推进艺术交流的使命。

我不仅仅可在流动美术馆里实施自己的多媒体艺术作品,还能以策展人身份邀请我周围的艺术家共同参与一些事件,在流动美术馆里发生一些事件,关注事件的创造能量,探讨和调动社会心理,组织社会互动,实验策展本身就是用作品组织一个有效的社会事件,来引发可预想或不可预想的社会反应。把后续事件也纳入策展规划中,它的现场性必须超越物理描述,走向历史的现场性,让作品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积极的、复杂的文化生产。

其中:

展览1 的名称叫《赝品》/我国自古以来,各朝各代都有赝品,宋代仿春秋的青铜器,清代仿宋代的,现在又有“山寨”货。 那我就策划一个关于“赝品”的展览。

展览2 的名称叫《创意》/在当今媒体广告时代,创意变成信息战的必要“武器”。我就利用当代展览机制里的“泛创意时代”的热病。把“创意方案”做一些加工,并反向输送回当代艺术展览,作为反讽现代展示制度下的作品批量制作的模式。

展览3 的名称叫《痕迹》/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展览时代,我们不能拒绝展览,我们起码可以拒绝提交方案,只在自己的作坊中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和课题向前推进,慢慢地工作,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和缘分和作品一起慢慢磨合。展览主旨把空间的尺度转换成时间的长度,让作品容纳生长的痕迹。也让这种生长的痕迹在微缩展厅里蔓延。我们手艺人在自己作坊里制作作品时,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痕迹”,比如:颜料盘上变化的各种痕迹等。


Gigantism Kingdom —  Curatorial program of  Fluid Art Gallery

Space is the carrier for art, and it is solid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While concept and expression of art is open, dynamic, and multi-dimensional .So I envisage a minimized and movable gallery to realize the concept of a floating art space, this mini-gallery can be converted into the "gallery" in real term.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is gallery is similar to other existing galleries. Carrying the same innate ideas and using the similar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other gallery, my movable gallery not only exhibits art works but also promotes the exchange of academic and artistic thoughts.

In this movable gallery, I will exhibit my multimedia art works and invite other artists to exhibit their work as well, which carries the theme of the exhibition but expresses through other ways. This can make a flow of thinking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idea between us. The exchange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intra-gallery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inter-gallery communication.

I 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ities become larger and larger, the castle like buildings become more and more high, the road becomes wider and wider as well as the total wealth of our society. However, the index of people's happiness is low. The people had got "gigantism" symptom as if they are struggling to the pursuit of success, dreams to become a "giant". When the audience watching at these miniature fluid museum works, as if he is the "giant". It will produce "extremes" visual psychology.  The fluid museum conveys irony to people's swelling desire.

徐跋骋/Xu Bacheng

2013年4月24日/2013 24th April


“巨人症的王国”—— 流动美术馆策展方案

空间是一个载体,在某个时段里,它是固化的。而艺术及其观念的表达是多元的、开放的、流动的。由此我设想要实现艺术展示空间的流动,并将其微缩化,使微缩的流动美术馆转化为现实中的美术馆。实现在大美术馆里面展小美术馆,大空间里展小空间,并消解美术馆的权威性,仅就其展览机制而言,我的流动美术馆与现实中的美术馆运作模式相仿,具有美术馆的内在理念与管理机制及策展机制,同时在模式上不仅承担着陈列功能,而且还具有学术探讨和推进艺术交流的使命。

我不仅仅可在流动美术馆里实施自己的多媒体艺术作品,还能以策展人身份邀请我周围的艺术家,根据展览主题在我的流动美术馆里做展览,并可以进行馆际之间的交流。

我现在正在做的一个装置作品是一个蜂房美术馆,形状像蜜蜂的窝,大概有300多个小空间,由小砖头和钢筋浇筑而成,它会坐落于中国的某一个地方,也可以移动,这个蜂房的每个空间,都是一个独立的展厅,我在网上征集艺术家作品,提供每个艺术家大约3.5平方厘米的空间,他们可以为这个小空间定制作品,作品媒介不限,同时我会制作一个3D的网站,和这个蜂房建筑同步,这样人们在网上可以观看这个蜂房美术馆的展览。

展览现场我将把流动美术馆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中,旨在把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入“艺术态”的生活方式之中。

我会在自己拍摄的日常生活的照片上直接进行绘画创作,并且很多展厅现场的现成品来自于我周围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些“道具”来自于日常生活,并和我的流动美术馆一起融入展厅,这样老百姓看时可能更容易介入其中。“流动美术馆”在展厅现场也不会显得有突兀之感。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流动美术馆”。






使用的摇篮车和漂流艇是我从欧洲淘来的。摇篮车和漂流艇在所指上有流动之意,应和我的流动美术馆概念。

我在出国前先把欧洲的地图分色,不同的海拔用不同的颜色代替,举例:红色代表2000米,蓝色代表1500米,粉色代表1000米 黄色代表500米,白色代表200米。

我会用GPS记录我走过的路程,我会徒步穿越欧洲地区。然后用GPS把我所走过的路程,换算成我使用的彩色毛衣线,并用这些毛衣线织成3件毛衣,毛衣上每一色块的颜色,代表我在其中一个海拔高度所使用的时间和路程长度。展览的时候就展示三件毛衣,会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通天塔美术馆 ( 流动美术馆之一)

巴比塔是《圣经》故事中提到的一座通天塔。古时候,天下人都只说同一种语言。他们计划修一座高塔,以显示人的力量和团结。这就惊动了天庭的耶和华。于是耶和华施展魔法,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他们无法沟通,高塔也因此最终没有建成,这就是关于“通天塔”的传说。 我建通天塔美术馆的主旨是为了让优秀的艺术作品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在微缩的空间里,使陈列的艺术品得到更便捷的交流。然而要成立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当代美术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既然不能在宏大规模上得以实现,那么不妨先从微缩观念做起。在我的微缩美术馆里做一场场微型展览,并且有别于当下艺术展览,常规的艺术展览现场可能一个月两个月就结束了,只有一本文献,之后所有的记忆便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所以我的“流动美术馆”一定要将某些作品讯息存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首先美术馆的建筑是我设计的,制作也是自己动手的,这微缩美术馆里的展览也是我策划的,流动美术馆可随身携带。将不可捉摸的“流动”终于做了某种固态存留。以时间与空间的流动,来将流动美术馆的观念推广出去,也让微缩美术馆存于流动之中。

我的流动美术馆具有以下特点:

一.流动性强。流动美术馆可拆卸、易运输,展开时是整体美术馆,由外而内,结构紧密。闭合后即是一个个微缩展厅的独立空间。总体结构简单明了,视觉效果模拟真实美术馆建筑构造。

二. 展览主题灵活多元。可根据不同展览主题决定微缩美术馆艺术空间的布展,每个空间不仅可自成一体,又可以把几个或所有独立空间综合成一个展览主题。比如通天塔美术馆就包括:

10个便于挪动的可开合式木箱,具体尺寸视展览现场而定,

开馆展时作品的实施零方案具体展览现场作品:

细节如下:

a. 两个小电视屏幕:

  1. 筹建流动美术馆的记录片。

  2. 关于青铜器赝品在美术馆里行走的粘土动画。 

b. 20幅小油画——根据发生在美术馆里的“谣言”故事而绘制的小油画。

c. 30幅小型摄影作品——利用我做的美术馆摄制一批照片,如在西湖边背着我的流动美术馆进行摆拍。

d.多件小型雕塑和装置:

   1.用铝箔翻拓自己头像的小型雕塑、形成一组易变形的脆弱的头像。

    2. 在流动美术馆某一展厅内壁,分五个面都配置上镜子,并在里面安置自制的星空仪,形成繁星闪烁的视觉效果。

    3.用极简单的符号方式表达多种隐语 ,将100个画有符号学图示的显微镜切片,配合自制的“走马灯”,形成幻灯机的展示效果。符号性图像投射在展厅四壁。

    4. 动画—《拆城市》。《拆城市》讲的是中国当下的城市拆迁问题,这个现象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旧城改造,新区拓展,城市大规模扩张导致征地拆迁量逐年增大。动画也是当下中国城市改造的一种写照。

    5. 动画—《巨规》 我运用的东汉画像砖的图像,画像砖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我国古代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我目的是运用古代民间的画像砖这种样式,来叙述一个古老的农耕生活的故事。

三.展览内容更换简易。

由于每个独立空间的展示内容可自成一体,因此能比较容易地变更展览内容,也可根据展览主题滚动更新内容,随时可在此空间演示自己的策展方案。

自己动手制作的蜂房美术馆,每天都会在此馆推进一件作品,但其过程及作品暂不给任何人观看,其过程留给观众的只有想象, 只有当此美术馆作品被人收藏,方可公诸于世。

方案1 /在欧洲的十七国的行走过程中,我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为火车,在火车里,我邀请车上的人,在我坐的那趟班次的火车票上写一句话,如:”what god wants”, 我在根据他们写的这句话,回到驻地,创作一副抽象画。这个作品持续了三个月,有一百多张小画。

方案2 /其中一个装置作品是我在土耳其买了一把琴,在上面加上GPS和 指南针,我有一个概念,在欧洲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位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方案 3/

a .我在德国买了3个小玩具火车,配有轨道,轨道可通电,火车放在轨道上面就可以运行。速度和前后方向可以人为控制。

轨道长50米,可布置3条独立轨道,并在三个火车头里分别放3个无线摄像头,代表三个旅客的视点,3个火车头可以互相拍到对方火车和现场周围的景色,我准备在欧洲火车站里拍三个小火车的旅程,火车站是是孤独、团聚、等待、离别等永恒的人类情感重新发酵的场所。用玩具火车在真实的火车站进行记录拍摄会很浪漫。

b .我会在罗马附近坐真火车,透过窗户平行拍摄火车经过的场景。火车上拍的“景象”可以用大的投影仪来播放,火车窗外的场景缓慢移动,与放置在小火车里的无线摄像头拍出来的火车站“影像”遥相呼应,一个屏是自然景观,另一个屏是人为景观。

c .我在隆德地区,经当地居民同意的情况下,在他们家中布置玩具火车轨道,并尽可能使小火车在家里穿梭,然后把摄像机放在小火车上拍摄,每户居民家中的布置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摆放是不一样的,加上小火车视点很低,几乎是贴着地面拍摄,特殊的视点会捕捉到人们常常忽略的信息,而这种信息量会透露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我相信在居民家里进行拍摄的过程也是我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生活的契机。


徐跋骋/Xu Bacheng

2013年4月24日/2013 24th Ap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