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21“镜相”计划: 第二届南京当代动画艺术文献展

艺术家 | Artist

地点 | Venue

美术馆报告厅

日期 | Duration

2019.10.18 - 2019.10.21

2019.10.18-21“镜相”计划:

第二届南京当代动画艺术文献展 

主办方: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 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资料馆 / 歌德学院(中国)

合作方: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ITFS)             

              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

协办:AMNUA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策划:张承志/王方

艺术总监:刘健

策展人:乌尔里希·魏格纳斯特(德)/曹恺/薛峰   

执行负责:薛峰/徐央央/王雨宽

学术嘉宾:何金芳/叶佑天

嘉宾:梅林·弗律格(德)   

2019 年 10 月 18 日-21 日,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资料馆联合歌德学院(中国)共同举办第二届南京当代动画艺术文献展。

关于“镜子”的理解,达芬奇认为艺术是自然的镜子,是客观自然融合于人性之后卓立的第二自然;而拉康则认为镜子是人类婴儿时代逐渐将“自我”于“他者”相互区分,确立主体意识的起源。在世界不同文化体系中,“镜子”作为早期的形象复刻介质因而多被自觉的用于关于不同时空关系的描述。

本次文献展以“镜相”为题,旨在凸显中国当代动画艺术与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ITFS)为代表的泛动画艺术之间的二元关系。在中国的文字意义中,“相”既是指我们具体每个人的脸,也泛指世间万物的呈现和价值关系——在本次文献展中,动画不再从属于娱乐消费经济,而是被作为“文献”进行评价和研究。通过梳理个性迥异的动画作品,我们试图探索对当今社会文化图景认知的新的可能。

文献展的总体框架以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资料馆和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ITFS)巡展为对称结构。中国部分包括“超验先锋”艺术家短片单元、“全景纪”国际短片单元、“动帧格”实验短片单元和“初心故事”剧情短片单元四个部分。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则呈现2018/2019 两年度的最佳巡展作品,包括“国际竞赛最佳动画作品选”、“巴登符腾堡州最佳动画作品选”、“儿童动画最佳作品选”三个单元。两个部分相互嵌合,并结合讲座、对谈、工作坊构建成型。

其中,中方动画单元得益于与中国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深度合作,展示来自中国近两年来在当代艺术、高等院校及艺术实验研究领域的新作品,其中包括了当前成熟的艺术家作品以及90后新生代的作品。

南京第二届当代动画艺术文献展序言

文/曹恺

今天我们论及动画,已经不再把它看作单纯的电影形态,这是过去十年中一个巨大的观念转变。这一转变是建立在新媒体与动画的亲密媾合基础之上,新媒体科技开发的狂飙突进与科技应用的日益普及,也促进了动画技术融合的速度与质量。而这种媾合并没有能弱化动画的特质,反而强化了其独立样式的存在,而且,这种存在也不再依赖于大银幕,而是广泛地分布于各种微型移动终端。可以说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动画无论作为美学形态还是技术方式,它的身影已经无处不在。因此,动画不但作为一种电影形态存在于既往的动画认知之中,也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进入了更广阔的媒介艺术。其新的历史逻辑也以多进程的发展方式推动了新的文献生成。动画的文献性是建立在其历史演绎的基础之上。就基本属性而言,动画的电影性与艺术性是并重的,这是相向而行的不同性质,只是在某种视野的倾斜下,才会出现失重的状况。另一种属性,就是其实验性与产业性的对峙,前者是学院的结果,后者是影院的产品;在某些时候,前者也可以是后者的基础存在,后者成为前者的传播出口。但从根本而言,可以被演绎的历史尚短,这也昭示着其文献积累的有限性。依托于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和当代动画艺术资料馆的“当代动画艺术文献展”,就是期望通过策展的模式,征集与海选当今最新的动画艺术作品,将其归类、整理、建档,使其具备即时的文献性质;同时,也通过展映的方式,将这些文献有条理地呈现给观众,以迈出其未来研究性的第一步骤。

乌尔里希·魏格纳斯特
教授/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主席1966年出生于斯图加特,在斯图加特大学历史与艺术史系获得硕士学位,后于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获文化与媒体管理硕士学位。自2012年起,任巴贝尔斯贝格影视大学的客座教授。魏格纳斯特教授已在全球举办了100多场关于动画、实验电影、媒体艺术、艺术管理和游戏文化的讲座和工作坊,足迹遍及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柏林电影节、塔林黑夜音乐节、曼谷文化中心和林茨奥地利电子艺术节等机构和艺术节。

南京当代动画艺术文献展合作机构背景资料

第二届南京当代动画艺术文献展合作机构背景

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

始创于1982年的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如今已经成为了国际动画电影届的一大盛事。它从视觉特效、建模、艺术、设计、音乐和游戏等多个方面,为观众呈现当今动画电影制作的全貌。它重点关注动画艺术片和具有创新性、交互性和跨媒体特征的作品,十分重视对杰出青年人才的鼓励和资助,也为动画片导演、制作方和发行公司提供了一个向公众和业界代表展示电影和跨媒体项目的平台。其举办的各项竞赛,奖金总额超过15万欧元。2019年5月正值欧洲议会选举,2019年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将展出奖金额高达6万欧元的“欧洲动画电影竞赛”获奖作品。除各项竞赛外,电影节还将举办作品展映、回顾展、讲座、工作坊、文化之夜、音乐动画活动、派对以及丰富的青少年活动。 

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

自2012年创立起,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就一直致力于发掘和整理中国独立动画与国际当代艺术动画的创作和历史,在国内乃至国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亦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双年展经历了四届,从学院教育、展示,到思考动画与电影,以及进一步接轨国际纳入新媒体,再到思考展览机制和人类生活的空间关系,每次都有巨大的突破。本次文献展的相当一部分艺术作品即来自第四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推荐展映单元”,主题核心为“延展动画”。“延展动画”一词来自德国知名学者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的理论延伸。在其出版于2002年的著作《媒体考古学》一书中,齐林斯基先生所提出的技术和历史观,是在纵观人类历史的同时,去发现文化、科技、地缘交互的全球图景。“延展动画”正是这一理论下的扩延,不仅是对动画概念的扩延,也是对地缘文化和全球途径概念的扩延。

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资料馆

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资料馆为国内第一个专项关注当代及实验动画艺术的学术机构,重点立足于当代动画艺术文献资源整合;资料馆2016年底由艺术家刘健发起,现设立于南京艺术学院,其内容包括了举办国内外动画艺术主题活动,呈现当代动画艺术的最新面貌;常年陈列国内外著名动画艺术家档案,目前已接收了数十位艺术家的作品及藏品捐赠并建立了艺术档案(含作品及文献);开设面对不同层次的动画爱好者的动画艺术教育课程;举办各类专业讲座、研讨会及放映活动。

工作坊艺术家介绍

梅林·弗律格

1987年出生,是一位工作生活于德国法兰克福奥芬巴赫的动画电影制作人和插画家。2018年毕业于奥芬巴赫设计学院。他的兴趣在于挖掘日常、欣赏赫尔佐格的电影,他与一个Omnibot 2000的机器人分享他的家。作品获2018年柏林影展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和2019年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提名。代表作品:插画系列:《面具人格》动画短片:《2014放学后俱乐部》、《回响》、《如何消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