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再造》系列艺术展览,由艺术评论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发起并担任总策展人,该展览荣获江苏艺术基金2021年度资助。展览源于策展人多年前提出的同名议题,主要围绕地理意义与文化意义上的双重“江南”,通过绘画、书法、影像、装置等艺术方式,探索明清以来的美学脉络与演变方式。
首展《致意:从未消逝的黄金时代》是“江南再造”系列展览的开山之作,策展人调集了自清代中晚期、近现代直至当代难得一见的一百三十余件珍贵作品。意在通过美术史各个“黄金时代”代表性艺术家们跨世纪的艺术对话,呈现广义江南地域重要艺术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嬗变,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美学气质的当代再造,进行一场跨时空与跨媒介的展示。同时,多位中国现代艺术先驱与学院创始人如林风眠、刘海粟、徐悲鸿、潘天寿、颜文樑等人重要作品的荟聚展出与思想呈现,也将引发我们对中国艺术现代化发展的重新思考。
策展人认为,如同任何一种繁荣的区域文化,“江南”地域的崛起同样是大规模文化碰撞与再造的结果。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东晋南朝,京洛士族南徙将华夏的中原文化中心由洛阳带到了建康,南北文化在此交汇与融合。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群星璀璨的“画派”争鸣,画家群体的地理认同感达到了高峰,各种流派及其支系层出不穷,在中国16世纪末的江南艺术版图上遍地开花。而代表人物如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超越了绘画本体的讨论,进入文化比较的范畴,也是对“江南”的一次宣扬与策略性书写。
20世纪初,民国时期的中国政府曾尝试以美国首都为蓝本,制定了宏伟的现代化城市规划理念,希望将南京打造成东方的华盛顿。中国近现代艺术也开启了最初的留洋运动与东西对撞,中国第一代的现代美术学校纷纷兴起,林风眠、刘海粟等艺术先驱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启蒙勾勒出了“为艺术战”的人生理想与“中西融合”的艺术蓝图。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革命美术与民族化议题,诚如李泽厚先生所言,“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成为了时代的强音。而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更是展示出惊人的爆发力与创造力,呈现出兼具国际艺术语汇与中国精神的繁荣景象。
从“吴门画派”到“扬州八怪”、“金陵画派”到“海上画派”、“南北宗论”到“新文人画”,是“明辨中西”还是“中西调和”,是“走向大众”或是“浑厚华滋”?“江南”,兼具中国传统士人的风骨逸格,也具备与时共进的广阔胸襟。“江南”艺术的精神理念,早已超越地理版图与时空局限,成为隽永的形而上的存在。《江南再造》艺术展览,不仅是视觉文化与物质遗产的再现与复苏,而是以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由点及面重新释读“江南”,并追寻它在当下时代的全新嬗变方式。这一美学体系将以强有力的方式参与到中国当代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当中,为国际艺术提供独特的方法与视角。
展览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