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森山水画展 · 南京

艺术家 | Artist

地点 | Venue

3展厅

日期 | Duration

2013.09.22 - 2013.10.10

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徐龙森山水画展·南京”于2013年9月22日下午3:00正式开幕。展览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三层展出徐龙森近年来的作品五十余幅,包括“孤峰系列”、“山不厌高系列”、“云山图系列”、“古意系列”、“向传统致敬系列”等。

开幕式上,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马达先生首先致辞,他代表展览主办方感谢与欢迎徐龙森先生个展的举办,此次画展是对中国文化的展示,证实了在世界文化面前的影响,并表示希望帮助更多像徐龙森先生的艺术家策划出更多“立足传统,敢于创新”展览;接着,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刘伟冬先生致辞,他说到:“此次展览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完成了传统与当代的转型,也给出了一种新的审美习惯,徐龙森山水作品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坐标,更将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坐标。”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张晴先生代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致辞:“徐龙森先生的精神风范令人赞叹、让人仰视,创建崭新的内涵,坚持智慧对话,为中国艺术立足世界之林做出重要贡献。”紧接着,艺术家徐龙森先生发言,他在发言中感谢了主办方、美术馆馆长及团队等各方对其展览的支持;最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宣布展览开幕。

近年来,著名画家徐龙森先生在布鲁塞尔皇家法院、巴黎毕加索画室、罗马古文明博物馆、伦敦大学Brunei Gallery、美国堪斯萨城-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等相继举办欧美大型个人作品展,其作品以宏大的尺度和精微的笔墨着称。

在以开放性公共视域为主体的现代性社会,徐龙森的巨幅山水画,不仅复兴了山水画“雄浑恣肆、磊落旷达”的重要品质,且以“守正创新”的理念开创了新时代文明的正大气象。他的山水画不仅仅以传统文人笔墨观品评的“雅”、“优美”、“平淡天真”作为审美追求,而且致力于笔墨在现代建筑空间展示与延伸的有效性的表现力的探索。近年来,徐龙森大量尝试在金板纸上作水墨晕章,并用屏风、团扇、手卷等形式多样式的探索,他的山水境象中结构形式更趋自如,颇有象外之趣。正如著名批评家栗宪庭所言:徐龙森的“山水媚道”“澄怀味象”,在对自然的敬畏中,获得“渊渟岳峙”般的宁静和泰然,这样一种审美精神,尤其在早期如宋山水画中得见。此后“可游”“ 可居”的趣味上涨,尤其到了明清代一些山水小品,尤其园林中的小情小景和过于人为化的趣味,取代了早期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敬。当然,小情小景,更近于人性。但也许在现代社会,人更需要那种对自然的崇敬,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交的精神慰藉。

范迪安在《传统的回响与当代的理想》文章中指出:徐龙森以“横空出世”的方式出现,无疑是山水画坛的一个意外,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种艺术修养的成果和艺术追求的逻辑发展。他常年阅读历代山水经典,目识心摩,在认识上直追山水画精神的本源,他也不断积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修养并思考世界艺术的创造规律,形成了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文化修养,所以,当他下笔之际,他能够破除传统山水画的尺度、章法和笔墨形式,完全凭借自我的充沛感性,在绘画的过程中把握笔墨发展的契机,以极为强烈的直觉和投入山水怀抱的现场感一气呵成,从而进入超自然寂静的世界,以达到精神的净化,实现新时代文明的黄钟大吕、守正创新的博大气象。”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在展览前言中说到:“人们常常会产生误解,以为水墨画家只有传统功底深厚,才有资格创新。有时候,徐龙森喜欢向人展示他的十八般武艺:技法、笔墨、功力等等,我认为这是成见的残留物。吴冠中一言蔽之:笔墨等于零。徐龙森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向世人证明了山水画在当代的成功转化,其实也向他自己证明,一切世俗之见都是前行道路上的障碍。以往的一切已成定局,未来的一切都在未知中展开,对于成熟的艺术家而言,自在没有意义,自为才是唯一的指引。徐龙森是第一个在美国的重要博物馆举办个展的中国当代山水画家,他也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举办过展览,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这足以说明,徐龙森以异军突起的方式跨越了从传统到当代的时间鸿沟,令人惊奇和赞叹。徐龙森在南艺美术馆的展览是他在国内举办个展的开篇,我衷心祝愿他这一开篇圆满成功。”

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