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对话: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南京站)——南京单元:长江纪

艺术家 | Artist

阿  海

程  楠

董文胜

冯  且

高  正 

高  雷

管怀宾

陆春涛

秦  天

沈行工

沈  勤

汤  国

王牧羽

王天德

邬羽乔

薛问问

徐  钢

徐龙森

许  翔

杨  朔

于名涛

张新权

张孙哲

章文浩

朱建忠

赵方方

周军南

地点 | Venue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4号展厅

日期 | Duration

2025.03.05 - 2025.04.01

策展人:林书传  徐轩露

展览统筹:王亚敏 毛春海 曲俊 

视觉设计:高雅 杨思琪

展陈设计:宣文陵 王思超

展品管理:张安平 王韵  薛亮

宣传推广:倪清蓉 唐玲 刘昭漫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

 

支持单位

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公室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南京艺术学院


执行单位

北京中展丹青展览有限公司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策展人 · 语

南京单元“长江纪”以长江为叙事脉络,聚焦这条中华文明母亲河与南京城的千年共生关系。展览以艺术为媒介,将河流的流动性与城市的生长性交织成一场多维叙事。绘画的笔触勾勒出江岸四季的斑斓,摄影的镜头捕捉水纹中隐匿的时光褶皱,装置艺术以物质的重构模拟河流的侵蚀与重塑。这些创作并非对长江的简单再现,而是试图揭示其作为“生命体”的本质:它既是自然力量的具象,也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既是城市兴衰的参与者,亦是未来图景的预言者。

作为港澳双年展的组成部分,“长江纪”的深层意义在于以长江为纽带,串联起内地与港澳的文化共振。香港单元“香港快拍·城市漫步”中的都市速写与澳门单元“即非澳门,是名澳门”的日常叙事,与南京的长江母题形成互文——三座城市虽地理相隔,却共享着文明河流冲刷出的精神基因。当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对话,当城市记忆与生态哲思交织,展览试图传递的是一种更具韧性的文化生态——它不追求同质化的和谐,而是在碰撞中寻找共鸣,在差异中建立连接。

此次展览更是一次关于“对话”的实践。策展人、艺术家与观众共同构成多声部的交流场域:水墨留白的东方美学与装置艺术的解构语言展开形式博弈,江岸生态的纪实影像与抽象绘画的情绪表达则构成感知层面的呼应。这些跨越媒介、时空与观念的互动,契合了长江作为文明通道的永恒使命——它不仅是地理的联结者,更是精神的摆渡人。

值此双年展之际,“长江纪”以南京为坐标,向世界展开一幅江河与城市共生的长卷。观众在此不仅看见一条河的形貌,更能感知其背后奔涌的文化能量。那些沉积在河床下的历史记忆,以及指向未来的生态哲思,共同编织成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部分作品图

春日江南 

沈行工

2015年

布面油画

南艺美术馆藏

倪瓒的太湖水与潘仁仲的容膝斋

王牧羽

2017年

纸本水墨

南艺美术馆藏

暖阳-1 

赵方方

 2019年

纸本彩墨

南艺美术馆藏

一朵云

 高雷

 2023年

装置:一吨盐、灯箱、板车、棉布袋


秋林、暖阳 

章文浩

2021年

布面油画

流金岁月

程楠

2021年

绢本水墨

认知的可能性系列Ⅶ

于名涛

2022年

玻璃装置

全世界的水都会重逢 

薛问问

2025年

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