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计划/
“无题计划”是一个具有游击性质的艺术有机体,作为虚拟艺术平台,它需要结合各种真实空间中的艺术或非艺术机构来完成与实施,希望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将观念融入到不断变动的环境或场地中,是应对当下中国展览机制的特殊产物。

![]()








与“他者”的相遇/
每个个体并非孤立存在的,作为“主体”的人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即“他者”的介入、教育达到自我完善。“他者”在某种意义上扮演着老师的角色,在自我修身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项目将通过以下几种的“自我”与“他者”的相遇事件,试图拓宽和超越作为个体的限制,成为更加自由的“自我”。影响/吴鼎用影响过自我的“他者”(先哲等人)的文本,筛选并生成自我的语言符号系统,这也是“主体”如何被塑造的过程。对话/翁志娟在与互为“他者”(身边的艺术家朋友)的对谈中,通过艺术家与他人关系的“他者”和自为“他者”的并置,呈现出一部当代艺术家是如何发展的思想景观。重构/徐喆重新审视“他者”(历史与文化)对于自我的影响,通过融合了绘画的行为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与艺术认知。
展览方案/
吴鼎《?》/影像(5分钟)/现场:32寸液晶显示器
一直以来我都有收集文字的习惯,自己平时也会写一些文字,这个作品把他们集结起来,并置在一起,通过视频这个媒介呈现出来.这些文字来自不同的层面,有哲学性的思考,也有科学性的论述……但是它们只是在描述,而不去推论。希望在呈现的这个过程中,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对于这个世界不同角度的思考。
徐喆《n次的有效震动》/影像,8分钟左右、绘画,6张/现场:32寸以上纯平电视机、6张绘画(装框)
作者利用上海多伦路上多次反复修建而成的台格路面所产生的明显的地势起伏,推着改装过的婴儿车经过它,经由无数次的震动,车上的笔在纸上反复画一个黑色的点。“我希望用一种轻松的,荒诞的而又带有一点诗意化的方式来质疑我们已形成的文化历史观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启蒙,即使这只是一次无力的对抗”。
翁志娟《他者的面孔》/双屏影像装置(60分钟),文献(黑白100页)/现场:2个投影仪、印制的1000份文献册(可现场发送)
视频部分/作者以田野考察的方式,拍摄身边的24位做影像的艺术家朋友,与他们透过面对摄像机的方式进行对谈,一屏内容为:艺术家自我作为他者,不同身份之间的影响;另一屏内容为:艺术家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影响。作者化身为隐藏在摄像机后的他者,或将屏幕上的形象视为对应的他者,展现出三层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相互交叉的关系。
文献部分/题目:《与他者(以影像为媒介的艺术家)的对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艺术家自我作为他者,不同身份之间的影响;第二部分:艺术家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影响;第三部分:涉及艺术家的整体创作、思考、对现状的分析等诸多方面。文献作为思想生产的“物”的证据而存在,并为影像提供相关的语境。它既是作品一部分,也可单独存在。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AMNUA零方案”
申报项目/
登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官方网站
/Exhibition.aspx?mid=3&id=19
进行申请。
【在线留言】
翁志娟《他者的面孔》/双屏影像装置(60分钟),文献(黑白100页)/现场:2个投影仪、印制的1000份文献册(可现场发送)
视频部分/作者以田野考察的方式,拍摄身边的24位做影像的艺术家朋友,与他们透过面对摄像机的方式进行对谈,一屏内容为:艺术家自我作为他者,不同身份之间的影响;另一屏内容为:艺术家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影响。作者化身为隐藏在摄像机后的他者,或将屏幕上的形象视为对应的他者,展现出三层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相互交叉的关系。
文献部分/题目:《与他者(以影像为媒介的艺术家)的对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艺术家自我作为他者,不同身份之间的影响;第二部分:艺术家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影响;第三部分:涉及艺术家的整体创作、思考、对现状的分析等诸多方面。文献作为思想生产的“物”的证据而存在,并为影像提供相关的语境。它既是作品一部分,也可单独存在。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AMNUA零方案”
申报项目/
登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官方网站
/Exhibition.aspx?mid=3&id=19
进行申请。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