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

艺术家 | Artist

地点 | Venue

2展厅

日期 | Duration

2013.06.07 - 2013.06.21

时间:2013年6月7日-6月21日

开幕时间:2013年6月7日 15:0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展厅

2013年6月7日16:00,作为“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南京站)”的学术研讨活动,“对话—现代水墨画的共性”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二楼公共空间举行。研讨会邀请各地批评家、美术馆馆长、艺术家及学者参加,陶咏白、刘骁纯、刘伟冬、李小山、聂危谷、方骏、丁亚雷、覃琨瑛、杨小滨、汉风、伊瑞、陈达冰、冯涛、杨佴旻等嘉宾出席了研讨会,美术馆学术部王亚敏主持探讨会。

刘骁纯先生重申了水墨画“水攻”的概念,水性之把握运用是水墨画传承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除此之外,墨与色之间的无间融合也是问题;结构意识和布局,由此孕育的水墨画气度格局及其“壮阔”的可能性,也是水墨画共性探讨中所需要注意的。陶咏白女士就水墨画从形式技法到思想格局的综合层面分析了水墨画革新历程,亦指出了共性中的情感共鸣问题。李小山馆长发言指出,在当今这个水墨画被低层次重复的时代,首先需要的是艺术家不断进行探索实验的精神,学术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亦需摆正。聂危谷先生特别就水墨的色彩问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汉风、方骏、杨小滨等先生发言则涉及美学视角的兼容,涉及在中西及古今之间的审美对话。覃琨瑛、伊瑞及陈达冰等先生的发言侧重从更为广泛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和接受等视角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丁亚雷雨先生则从现代性视角、以现当代艺术流变趋势为背景,阐释了水墨画及其共性探讨的“问题”。杨佴旻先生在发言中具体谈及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和体会,刘伟冬先生也具体谈及了杨佴旻先生的思考和艺术创作,这些都呈现共性表达中一种更为鲜活和个性化的水墨画创作路径,孕育着未来水墨画实验的可能性。

在研讨涉及的概念、技法形式、内容表达、意识和思想格局等系统层面上,就现代水墨画基于共性之“对话”展开的本场学术对话,呈现了一个当下新水墨画思考和实践格局的鲜活现场。